第二十一章 亡国公主王府道辛秘,(1 / 1)

“说回前头,这徐鸾年在鱼幼薇被制住之后,曾这样对鱼幼薇问道。”

“当年徐饶灭楚乃是国战,并非私仇。你若报仇应该找黎阳皇室,为何都盯着我不放?”

“只见那鱼幼薇怒睁绣目,对着眼前的天下第一纨绔愤恨说道。”

“既是国战,降便降了。为何还要带兵冲入宫门,将宫人下数百口全部屠戮一空。”

“甚至连年幼的公主都被斩去首级,高悬城头。如此兽行,不该报仇吗

“我既然敢孤身行刺,自然就做好了失败的打算。”

“要杀要剐,悉听尊便,我只恨不能杀你,以慰大楚亡魂在天之灵。”

听到这里,台下众人纷纷动容,一齐赞叹这位青楼花魁居然有如此气节。

“这鱼幼薇虽只是一介青楼花魁,但论胆色豪气竟不输男儿。”

“孤身行刺是为忠,不畏生死是为勇,这鱼姑娘忠勇双全,令人钦佩。”

“果然是自古奇女出风尘。”

“那林先生,这鱼幼薇接下来怎么样了?”

“是啊林先生,这等奇女子,若是损身殒命未免太可惜了。”

见众人好奇无比,林枫微微一笑,继续说道。

“且说这徐鸾年将鱼幼薇押回王府之后,一不曾严刑拷打,二不曾非礼侮辱。”

“只是将她带入自己的内院,让她去见了一个人。”

“原来这北凉王府有一处梧桐苑,正是世子平时起居之地。”

“这鱼幼薇进入梧桐苑,被徐鸾年引入了一处卧房之中。”

“就在她心下疑惑之时,忽然脚步声响起,一个人急匆匆冲进了屋内。”

“鱼幼薇赶忙转身,当她望见那来人的那一刻,忽然啊的一声惊叫。”

“不仅整个人呆立当场,就连怀中的橘猫武媚娘也跌落在了地。”

“而这进屋之人不是别人,正是北凉世子徐鸾年。。。的贴身侍女,姜倪。”

客栈内的一众豪客差点摔倒,纷纷叫嚷起来。

“林先生,你这气喘的也太大了。”

“好嘛,这大喘气,我差点以为世子要把鱼幼薇给办了呢!”

就连楼雅座的陆小凤也不禁苦笑了一下。

“这位林先生还真是会卖关子。”

林枫见到众人的反应,忍不住哈哈一笑,继续说书道。

“却说为了这鱼幼薇见到姜倪会有如此反映?”

“只因这鱼幼薇的母亲曾是西楚皇后身边近侍,她从小就见过皇后和公主的长相。”

“当年城破之时,年幼的她因为被寄放在亲戚家中,这才幸免于难。”

“此刻她见姜倪的相貌与当年西楚皇后几乎一模一样,自然会大吃一惊。”

“待到姜倪亮出匕首仙符之后,鱼幼薇更加确信此人就是西楚公主无疑。”

“传言明明已经被枭首示众的亡国公主怎会好端端的出现在徐饶府中。”

“鱼幼薇心头大惑不解,而后在姜倪的讲述中,这才明白了传言背后的真相。”

“原来城破之后,徐饶为了不让宫内之人受辱,所以才率先入城,并封闭城门。”

“西楚宫内众人多是女眷,自知倘若敌军入城,难免要受其侮辱,因此才纷纷自尽了断。”

“对于给了她们自尽时间的徐饶,宫内众人的心中其实多是感激。”

“同时,徐饶还悄悄将年幼的西楚公主姜倪救出皇宫。”

“对外传言公主已被斩首,实则把她养在身边,成了北凉世子的贴身丫鬟。”

“听到姜倪的说法,饶是鱼幼薇多年混迹青楼机敏过人,也不禁被惊得呆若木鸡。”

听到这里,客栈大厅内的众人也纷纷沉默了。

有的惊叹于原来当初徐饶屠城的故事居然另有隐情。

有的则是感慨这位亡国公主的悲惨身世。

“虽说成王败寇,但是城破之时,最惨的不是战死的将士,而是那些女眷。”

一个青衣文士轻敲折扇,深深感叹。

“不错,当年我先祖行商曾经去过两宋,据说宋太宗在破城之后就曾强幸小周后。”

众人循着声音望去,原来是江湖巨富,商铺遍布各国的商人沈通。

沈通看到众人都盯着他看,明白大家是想知道这段故事,于是轻咳一声慢慢说道。

“但年两宋中的北宋皇朝灭南唐而得天下,南唐后主自然就成了阶下之囚。”

“和南唐后主一起被压往北宋京城的,还有他的妻子小周后。”

“据说被压到京城后,北宋太宗经常强行召小周后入宫,进行侮辱。”

“更令人发指的是,每次强行临幸小周后的时候,还要让画师画下来。”

“小周后心中悲愤无处发泄,就只能在被强幸后痛骂南唐后主无能。”

“没多久,南唐后主和小周后两人就都郁郁而终。”

“太变态了!”

“是啊,简直是禽兽所为!”

一众江湖豪侠纷纷声讨痛骂北宋太宗的行为,同时也明白了徐饶的做法。

“贵为皇后尚且如此,若不是徐饶,真不知道这些女眷会有何等下场。”

“这么看来,这位人屠不但不是冷血无情,反而有情有义。”

看众人感慨的差不多了,林枫轻摇折扇,继续开始说书。

“话接前言,咱们继续开讲。”

“述说往事之后,姜倪也好奇的问起鱼幼薇为何会成为青楼花魁,又为何要行刺世子。”

“原来鱼幼薇在城破之后,便跟随亲戚四处逃亡。”

“亲人死后,年幼的她更是差点流落街头。”

“结果有一日,鱼幼薇忽然被人送入了一处院落之内。”

“她并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亦不知抓自己的人究竟是谁。”

“只知道这些人每日让她练习剑舞,学习青楼里的事情。”

“为的,就是有一日刺杀北凉世子,为大楚报仇雪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