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略施小计(1 / 1)

日落山岗,夕阳的余晖仍在,定远县衙被一片昏黄笼罩。

“升堂!”

随着一声高喊,整个县衙瞬间肃静。

县衙公堂之,传来几声水火棍捣地的声音。

“威……武……”

衙役一个个东倒西歪地立定两旁,俨然没吃饭的样子。

原本此时正是下班休息的时间,况要审判的又是自己的同事,衙役的心情能好到哪里去?

俗话说,新官任三把火。

新来的县太爷这是要拿他们兄弟开刀的节奏,可没那么简单。

所以,得知新任太爷片刻不歇,便升堂问案。

衙役纷纷联合起来,要给包拯一个下马威。

别的办法他们没有,但装傻充愣的本领,他们还是有的。

时过片刻。

在县丞和包兴的簇拥下,包拯从后堂大步转入公堂,高处坐定。

县丞也旁边坐下。

因没有文书,权当文案主簿,负责记录案子。

包兴在一旁侧立!

包拯才坐定,便看到衙役一副懒散之态,心中已然明白其用意,心下冷笑一声。

对此,李申和包兴都面露担忧,唯恐包拯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虽说包拯是一县之主,但毕竟刚任,并未立什么威德。

衙役集体抗议,县太爷恐怕也是无能为力。

毕竟县衙总要衙差办事。

李申是领教过的。

这些衙差哪一个不是无利不起早之徒?

太爷任,不但不给他们好处,反要对他们下手,换了谁也不会听命行事。

一任知县,每每放纵其搜刮民脂民膏,衙役盆满钵满,当然乐意效劳。

可包拯要做的,却是一名清官,自然不能用这种办法来立威信。

“大人,衙差心有不服,当如何处置?”

李申在包拯耳边轻声提醒。

“本县自有办法!”

包拯抿嘴一笑,一副成竹在胸的神色。

这令李申有些摸不着头脑,脸露着浓浓的好奇。

他还真想领教一下包拯的高招。

啪!

惊堂木响起。

包拯一双深邃的眸子在两班衙役身扫视而过。

“都给本县打起精神!”

这一声令下,显是没用。

因为衙差根本不吃这一套,一个个反而翻白眼,脸露着戏谑的意味。

“如果是个爷们,就给本县站直了!”

包拯随后又补充了一句,言语中带着激将。

别说,衙差自尊心似乎被刺痛了。

虽然脸依旧是一副不情愿和不甘,但还是整了整身子骨。

在大宋朝,男人就是天,堂堂七尺男儿,谁都要一张脸。

“班头何在?”

将衙差拨火棍一样拨一下动了动,包拯目光看向最前方的壮汉。

那壮汉显然就是班头,却将头甩在一边,丝毫不鸟包拯。

“本县再问一遍,班头是谁?”

“耿春,没听到大人唤你,你想造反?”

李申也是替包拯着急,看着身材魁梧的耿春呵斥,而且直接给他背了一个造反的黑锅。

耿春一听,眉头一皱,显然心也慌了。

造反的罪名,他可担待不起。

“属下便是耿春。”

耿春冷声回道。

“在便好!”

包拯淡淡回了一句,而后又喊道,“班尾何在?”

众人见唤班尾,都你看我我看你,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包拯葫芦里究竟卖什么药?

班尾自然没有耿春的胆色,才听太爷一喊,立时就站出来:“属下是班尾!”

包拯道:“从今天起,你来做班头!”

“啊……”

一石激起千层浪。

众衙役登时张大了嘴。

太爷玩的是哪一出啊?

就连班尾也一阵错愕,还以为包拯是在开玩笑。

在众多衙役中,他的资历最小,这等好事怎么就砸中了自己。

耿春的脸色更是一沉,情绪发生了巨大变化。

好不容易坐班头的位置,却突然被免,回家去怎么和妻子交代?

对普通百姓来说,别说班头,就是做一普通衙役,也是不错的差事。

那可是一份肥差!

无须风吹日晒、耕田插秧,衣食无忧,薪水之外还能捞到不少好处。

多少人挤破头也进不来。

而班头的薪水,却又高出些许,手里还有些权力。

换了谁,也不愿丢了这份差事。

耿春也不傻,很快就明白了太爷的用意。

这明摆着就是要让他们内部争斗,他好从中渔利。

这个包黑子,真是太阴险了。

“大人果然高明!”

见状的李申,脸不禁抹出笑容,看了包拯一眼。

“大人,属下不服!”

耿春当即叫嚣起来。

“你有何不服?”

“大人无缘无故便免去属下的班头,属下可是一步一步来的。”

“你也知道你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包拯冷笑:“身为班头,不以身作则,纪律如此涣散,全无半点官差的样子。

小小衙役,眼里全无官,还敢在本县面前叫屈。

休说你一个小小的班头,便是朝廷大员,也不敢对本县如此无礼,也须依礼而行!

李县丞,对官不敬,该当何罪?”

李申看了一眼已然被震慑住的耿春,顺势说道:

“回大人,对官不敬,轻则重责一百板,重则下狱!”

听到这里,耿春被吓坏了,登时一哆嗦,其余衙役也尽皆后脊梁发毛。

李申自然知道,包大人无非想立威,并非真的要以此定罪,于是话锋一转,充当起了白脸。

“大人,念耿春不知刑法,姑且告免。”

“如此无礼,不加以惩治,公堂之威严何在?本县之威严何在?”

“大人,耿春多有功劳,还望开恩!”

“若非县丞求情,本县定教你皮开肉绽!”

李申一边求情,一边给耿春施压:“耿春,还不谢大人!你莫非想下大狱?”

下狱可不是小事,耿春纵然再刁钻,额头也不禁直冒冷汗,哪里还敢硬钢。

当即跪地道:“谢…谢大人!”

其余衙役也是松了一大口气。

“念你往日功劳,本县暂且保留你班头职位,戴罪立功。若有再犯,决不轻饶,可听清楚了?”

“是!”

“今时不同往日,诸位若还想继续留在县衙,往日恶习不改,便卷铺盖走人。若有人不想干,现在便站出来。”

看了半天,也不见有人站出来,只是低着头。

擒贼先擒王,只要制服了班头,其余衙差自然掀不起什么风浪。

此时的衙差,一个个都暗暗吃惊。

遇这么一个太爷,今后的日子恐怕不好过了。

“耿春愿听大人吩咐!”

耿春率先站出来道。

其余衙差也打起精神,齐声道:“愿听大人吩咐!”

“升堂!”

将衙役都治服帖之后,包拯拿起案牍的惊堂木,猛地一拍。

“威……武……”

衙役水火棍不停捣地,声音也响亮了起来。

“带张旺、苗阜和原告!”

(求收藏!求鲜花!求月票!求评价!致谢各位书友,请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