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医家念端,端木蓉(1 / 1)

咸阳书馆,位于市面最繁华的南城。

三层阁楼,占地极广,纵横三十余米。

当赤松子和逍遥子联袂赶到时,赫然发现,这座书馆前站着许多诸子百家中人。

“赤松子,逍遥子二位大师,又见面了。”

全身笼罩在黑袍中的六指黑侠来到二人面前,声音沙哑。

“六指黑侠,没想到你也来了。”

斜侧里,一位姿态端庄的妇人走了出来,身边还带着一个瓷娃娃般的小女孩。

“念端大师好……”

“见过念端大师。”

相比赤松子和逍遥子,念端在众人心中的地位,无疑在二人之。

一路走来,所有人都跟念端打了招呼,以示尊敬。

这也没什么意外的,医家中人,本就是世界最受尊敬的人。

更何况是举世闻名的医家圣手?

行走江湖的武者,谁还不受点伤呢?

念端治病的规矩虽然多,但人家本事也大啊。

“咳咳,念端,你也来了。”

见到念端,六指黑侠的语气有些发虚,不过他全身都隐藏在黑袍之下,也没人看到面的变化。

“嗯。”

念端深深的看了六指黑侠一眼,拍了拍身边小女孩的头,

“蓉儿,这几位都是闻名遐迩的仁人志士,跟他们打招呼。”

“医家端木蓉,见过几位大师。”

小女孩神色正经的对着赤松子几人拱手拜下,奶里奶气的声音让人会心一笑。

“好好好,小蓉儿无需多礼。”

“等会儿,叔叔给你买饴糖吃。”

六指黑侠爽朗大笑,摸了摸端木蓉的小脑袋,高兴的说道。

“恭喜念端大师,得收佳徒。”

赤松子和逍遥子呵呵一笑,对念端恭贺一声。

“还不是一个人太孤单,有蓉儿在,感觉好多了。”念端淡淡的说道。

“呃……”

闻言,六指黑侠顿时不吱声了。

赤松子二人也苦笑一声,他们两个老光棍,对念端与六指黑侠之间的恩怨纠结是无能为力了。

“师父放心,以后蓉儿会永远陪着你的。”

小小的端木蓉倒是一脸正经,拍着胸脯说道,引得周围人轻笑。

之后,儒家伏念,名家公孙望等也一一到来,与赤松子等人站在一起谈笑风生。

随着书馆前的人越聚越多,随着吱呀一声响,书馆的门户大开,一个穿着华丽的中年人从中走了出来。

“诸位,请静一静。”

“在下公冶良,蒙王恩惠,出任这书馆馆长,一会儿大家进去之后,请不要喧哗。”

“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和在下明言。”

“废话不多说,诸位请进吧。”

公冶良说完,便让开了道路。

见状,周围人也不着急,有序的走了进去。

书馆内的空间十分充足,走进去后,入目便是一排排与人齐高的木架。

而就在那架子,是一摞摞装订成册的书籍,书籍下方,还贴心的挂着一个个牌子,作为指引。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家,医家,杂家……

道德经,庄子,列子,管子,论语,春秋……

一排排崭新的书架,一本本充满了墨香的书籍,就这么摆放在所有人的面前。

“这是书?”

一个年轻士人翻开手中的论语,看着那轻便的书本,清晰而整齐的字迹,激动的浑身颤抖。

“竟然如此方便,我家传的论语,足足刻了数十卷竹简,在这里,竟然只有薄薄的一本。”

“还不止呢,你看这本书,竟然有张子的注释……”

“我这里也有,是商君对秦法的注释……”

“二三子,你们快来看,这里竟然有连山和归藏遗篇……”

“鬼谷一脉的阴符经,道家的道德经……”

……

不过片刻,整个书馆就充满了各种嘈杂的声音。

拿到书籍的士人再也保持不住进来时的风轻云淡,激动无比的跟身边的人讨论着。

“黄帝内经,素问篇,灵枢经。”

念端爱惜的翻看着手中的书籍,恨不得将这些书籍通通搬走。

太方便了。

比起那些又笨重又繁杂的竹简,这些书籍简直是太方便了。

另一边,六指黑侠翻看着手中的墨子,整个人如同一座雕像,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些小小的标点符号,倒是十分精妙。”

面容威严的儒家掌门伏念小心翼翼的翻看着手中的论语,心中赞叹。

想到这里,他找到站在一边的公冶良,殷勤问道,

“公冶先生,不知这些符号是何人所创,都是什么意思?”

“哦,这些标点符号啊,是王创造的。”

“王曾说,这些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很容易让人曲解其中精义,与创作者的本意不符。”

“由此,便有了这些标点符号。”

“至于其中的意思也很简单,这个是逗号,代表着……”

公冶良能够在这里担任书馆馆长,自然对里面的一切都做了功课。

不然的话,即便有将作少府公冶宣推荐,在嬴政那里也过不了关。

所以,面对伏念的问题,他镇定自若,将标点符号的意思说了一遍。

“妙啊。”

伏念的眼睛越发明亮,听到最后,忍不住大喊一声,为之喝彩。

“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省略号……”

“秦王大才也,有此标点符号,以后再也不会有一篇文章分出多个派别的事了。”

伏念说的不是别人,就是儒家本身。

在标点符号出现之前,所有的书籍都是没有分隔的,没有句子的划分,就会产生一种现象。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孔子。

这不是说笑的。

反正孔子他老人家也不在了,一篇文章就这么放在这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谁也说服不了谁。

由此,就产生了多重就流派学说。

比如,儒家,孔子之后,就分出了八个流派。

子张之儒,子思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等。

八个流派,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就斗。

谁笑到最后,谁就是正统。

为此事,伏念可谓是十分头疼。

如今好了,有了标点符号,一切就都方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