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6.我只是一个小控卫(1 / 2)

109比91,灰熊队以18分的优势轻取雷霆队,拒绝连败!

雷霆队举白旗投降的时候,孙策也没有松懈,刚忍不住去逗了下龟龟,万一龟龟要垃圾时间怒刷数据,他还得上去刚一波。

但是龟龟没有第一控卫精神,也还没有真正跨入下水道,垃圾时间被换下也就下了。

比赛结束的哨声响起的时候,孙策系统提示来了。

“B级事件最强青年军之争,目标:击败雷霆队(已完成),恭喜宿主获得雷霆队2010-2011赛季25岁以下球员随机球星体验卡。”

“鲍里斯-迪奥的平衡手环进阶事件,目标:得分+篮板+助攻总和高于拉塞尔-维斯布鲁克(已完成),恭喜宿主,鲍里斯-迪奥的平衡手环(D)升级为奥斯卡-罗伯特森的平衡手环(C)。”

“C级事件数据争霸赛,目标:阻止拉塞尔-维斯布鲁克拿下三双或者宿主拿下总数据更高的三双(已完成),恭喜宿主获得C级抽奖卡一张。”

雷霆队这章球星体验卡看得孙策眼热!

但是这球星体验卡也有点坑,雷霆队好多球员都是25岁以下,雷霆五少都是25岁以下,但是……埃里克-梅诺、科尔-阿尔德里奇、DJ-怀特、拜伦-穆伦斯……这些人也都是25岁以下……

可以抱有期待,但还是别太期待了,就和灰熊队的队史首发球星体验卡一样可能会很好,可能有坑。

而且用了就不能逆转……要是真随机到了埃里克-梅诺、科尔-阿尔德里奇等人,孙策不敢想……

有奖励总是好的。

孙策正准备仔细研究下新得到的平衡手环,记者们乌压压的围了上来。

暂时先把这件事放到一边,孙策开始接受采访。

……

由于是全美直播,杜兰特上半场12中8拿到22分,结果全场23投11中只拿到30分这件事成了热门话题。

总得找个人来背锅不是,维斯布鲁克现在还没到可以背锅的级别,雷霆队输球,背锅的只有杜兰特,雷霆队真正有全明星实力的,目前只有杜兰特,维斯布鲁克都差了一点,可能可以靠着雷霆队目前战绩好有机会挤下开拓者或者掘金队拿到西北赛区第一名打进前四,维斯布鲁克数据又好能入选全明星替补,但大部分人都觉得维斯布鲁克距离全明星差了一点。

起码在对于队友实力的利用上,维斯布鲁克和孙策差太远了。

维斯布鲁克想要用自己的能力来带动球队,似乎忽略了自己不是球队最好的那个……或者说他觉得自己才是最好的那个。

但人们心目中,杜兰特是最好的那个,输了球,队友们要不就年轻,要不就是防守型球员,人家打得兢兢业业,只有杜兰特来背个锅。

而且杜兰特上下半场因为体力问题打出来的表现……差别确实很大。

杜兰特被喷关键时刻成了软蛋,在球队半场落后13分的情况下,没有站出来挽回败局,反而下半场11投3中,效率崩盘。

其实上下半场出场时间和数据如果数据反过来,哪怕输了20多分,效果就大不一样。

不过这场比赛的焦点话题是……孙策又三双了!

孙策面对同为青年军的雷霆队打得如鱼得水,而且把进攻梳理得非常好!

虽然媒体们不知道孙策到底是怎么把进攻梳理好的,很多人都看不懂雷霆队为什么就崩了,所以逮着杜兰特骂。

但灰熊队进攻战术一向比较死板,变化一直都是出现在孙策这里,这次打得这么好,肯定和孙策有关。

和雷霆队那边自觉自己的实力没比灰熊队弱太多差不多,盖伊报销后,舆论方面认为灰熊队不会比雷霆队强特别多,

但灰熊队在开局焦灼之后、从首节后半段开始,直接找到办法击溃雷霆队。

孙策又一次拿到三双,成为了人们眼中的关键球员。

新赛季灰熊队才打了17场比赛,已经拿到5次三双了!

赛季打了超过五分之一多一点的比赛,孙策就5次三双,这是奔着十几二十次三双去的!

单赛季至少10次三双的球员,现役只有基德和希尔这一对同时拿到最佳新秀的全能巨星,单赛季20次三双……现役没有!NBA历史上也只有张伯伦和奥斯卡-罗伯特森能办到!

还有,人们最开始以为孙策的篮板球是爆发,在兰多夫篮板球下滑的时候需要孙策顶上,等兰多夫恢复状态了孙策的篮板球就该下滑了。

谁知道盖伊突然报销了,让孙策必须维持住自己十八九分的场均得分的同时,每场还得拿十一二个篮板球……而且孙策真的就办到了!

稳稳当当的场均11.4个篮板球……

新赛季已经打了1个月了,除了乐福那边还在时不时的爆发一下,大部分人的数据已经相对稳定下来。

得分榜方面,安东尼和杜兰特在竞争。

篮板王方面,乐福一枝独秀,目前还有场均15.8个篮板球,根本没人能竞争。

第二是霍华德的场均12.5个篮板球,第三是格里芬的场均12个篮板球。

原本的第四是这赛季爆发的克里斯-亨弗里斯,一度场均13.1个篮板球比霍华德都高,但打着打着,也回归了正常水平,掉到了场均11个。

博古特一开始也一度场均11.9个篮板球,现在掉到了11个。

除了乐福稳定的场均15+篮板球,偶尔爆发还能破场均16个篮板,其他大部分人都随着赛季深入回归到正常水平。

到了现在,数据差不多已经可以看出整个赛季的数据走向了,除了那种赛季途中突然状态崩盘的罕见例子或者是受伤……

这是媒体、球迷多年来看球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