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唇枪舌剑(1 / 2)

刘基双眸中星芒暴涨,淡淡道:“是吗?南方张士诚刚设下‘隆平府’,自称周王,师弟便设下‘应天府’与之齐肩。我方才想起‘应天府’内,有统军、左右司马、将军各一人,从事郎中二人,督军二人,狱典、礼工各四人,录事二人、水、仓、骑、士、兵五曹参军各两人,参事十人,如此官阶分明,文武双收,已不像是一个军府,更像是……”

他竟然能将朱元璋的军府机密打听的如数家珍,我目瞪口呆之余,厉声打断道:“大哥!”

刘基含笑望着我,我支支吾吾道:“这个玉笋很好吃,你尝尝。”

刘基若无其事地操起筷子夹了片玉笋放在齿间,意味深长道:“果然好吃,可惜滋味过于幽涩难辨,让食者欲知其理而不能。正如君臣之道,君臣一心不相疑,方能开创纪元,共谋大业。师弟以为如何?”

朱元璋哑然失笑,却不温不恼道:“师兄果然令人叹服!眼下群雄割鹿,应天之地更是西南有元军,东南有张士诚,西面陈友谅,四面环敌。而今,陈友谅来犯,势如千钧,祸福难料。这时谈为君之道,是否言之过早。”

我在心中暗叹一声,他果然有取而代之的野心,只是这话已经说得极为隐晦了。

刘基不置可否地笑笑,转向我道:“阿棠,你怎么想?”

我手头一松,差点将筷箸掉落,我是大宋公主,人却在朱元璋身边,其实不过是来日韩林儿和朱元璋相争的筹码。他这么一问不是将我陷入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尴尬境地吗?

烛火无声地跳跃着,满室的明亮都陷入一种迷蒙的光芒中。

我沉下心,气定神闲地注目于刘基,缓缓道:“这里就咱们三人,大哥究竟想说什么就直说吧,不必拿元璋试刀,我受得住。”

刘基刀锋般地目光在我与朱元璋二人的脸上迅速地流转,开口道:“既然如此,咱们就敞开天窗说亮话。师弟既然心存远志,我不妨给你个建议:切勿学方国珍保疆固土,要趁刘福通兴师北伐之际拉大战线,开疆辟土。方国珍之流不足为惧,张士诚对元廷首鼠两端、大业未谋,唯有陈友谅势力最强,却名不正言不顺。要想在夹缝中求得生机,就必须突破陈友谅这一关。”

朱元璋苦笑道:“师兄说的有理,只是如今我军节节败退,狼狈至极。如何能突破这一关呢?军中有谋士建议弃城南遁,保存实力,之后再挥师折返。师兄觉得这条路行得通吗?”

刘基轻笑一声,冷然道:“这样的谋士,真当斩立决!”

我和朱元璋瞠目结舌地望着他,他又道:“他们还未看清形势,就盲目定下退缩之计,实在愚蠢至极。其一,陈友谅连打几回胜仗,正春风得意,骄兵必败,这是他的弱点;其二,陈友谅杀主代之,落人口实,军心必然难定。天时地利人和,最重要者,乃是人和,然而陈友谅人和尽失。若能从此处着手,避过此劫,乃至反败为胜都未可知!”

朱元璋拍额道:“师兄说的极是!近日败仗吃得太多,让我输得晕头转向,经你一说,我仿若茅塞顿开。只是说到人和,我军屡战屡败,早已士气全无,师兄可有什么锦囊妙计扭转乾坤?”

我的眼光在他们二人身上流离,踟蹰之下,终于说道:“我有一计。”

刘基眼含嗔怪,示意我不要说话,朱元璋则目光殷切的看向我,道:“说出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