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举一国锐志(5000字)(2 / 2)

“真正有人动身前往安市城的,只有这附近的几个州县。不过,但凡是有我们探子所在的地方,经回报,都有人出现类似意向。”祝玉妍微微欠身,道,“我们潜入进来的人手不多,懂得高句丽语言的更少,难以做到确切的统计。”

“不需要弄得太清楚,有一个大体的趋势就够了。”杨广并不是真的有多在意高句丽这些乡间自发向战场的人,他只是要通过各地的情况感受这种大势所趋。

祝玉妍点头,道:“另外,陛下让我们散播的一些言论,已经风行于高句丽各地,因为暗中有另一股势力也在做相似的事情,按照陛下事先的吩咐,我们所传播的言论也做了相应修改,把原本为时彼岸准备的那些故事改头换面,全部安排给了傅采林。”

想到刚才听到的那个既视感很重的“马孟起追杀曹孟德”,杨广露出了一丝笑意,道:“你的手下都很机灵。时彼岸~也不笨。”

时彼岸虽然已经被封为国师,但是毕竟根基不深,名望不厚,如今这个局面也不可能有什么大场面,大胜仗能够让他来树立威信,所以选择更进一步的推动傅采林的名声,才是正确的做法。毕竟,后者本身就已经被高句丽数十年来的宣传给神化了。

‘不过,让傅采林独享好处的话,绝对不是那几个人的作风。他应该是已经把自己的功法分享一部分给傅采林,然后保留更重要的一部分作为钳制的手段,或者,还有什么鸠占鹊起的底牌。’

默默想着这些东西,杨广的眼睛略微闭上了一些,身体仍然如履平地地在山间行走,心思却蔓延开来,游荡在空旷的天地间。

他能够感觉到,能够感觉到在冻土之上,枯草之上,山林之上,有一些像是青烟,像是音律,像是晶石反光,无形无质目不能视的东西在飘扬。

这其中,一些偏僻无人的地方,就比较稀疏,刚才走过去的那几百个人身上散发出来的比较浓烈,而远处那座安市城,更是宛如滚滚狼烟一般汹涌着那种看不见的东西。

这些,就是源于人们内心的念头。

在扬州城那一战之后,进入净土幻境而后再破之这个过程中,关于时彼岸那套佛门神通的些许奥妙,就已经被杨广窥破,而除了那一份理念之外,也有如何隔着遥远的距离感受世间普通人心念的窍门。当然,也仅仅只是感知到,他毕竟没有得到全套的神通法门,没有办法对这些心念加以利用。

其实普通人的心念,就像是脑电波一样,也是可以散离到体外,甚至传递出去很远的,但是极度的微弱,别说改变现实、引动天地之气、攻击他人精神这种事情,就算是浮游拨弄的一粒微尘也无法撼动,而且会在离体之后很快消失。

但是如果这些心念是寄托着某一个远处的目标,那就有可能触发一些极小概率的奇迹。

譬如说,某些人临死之前极度思念家乡的亲人,那么在生死关头爆发出来的念头,就可以影响到那个人,来一场托梦之类的事情。

那并不是信仰,更绝对不是扬州城中那种逐渐把人变成傻子的虚假信仰,但是,包含着浓烈感情的纯粹思念,寄托着全部希望的心灵支柱,就算比之真正令人奉献一生的信仰,又有谁能说清孰轻孰重呢?

而如果作为心念目标的这个人物,本身具有奇异的力量,可以约束、凝聚、吸收那些心念,那么就有可能形成杨广如今感知之中的景象。

云层之下,青烟袅袅,汇聚成了一片浩渺烟海,将整片天空都变得朦胧。而这一片烟海垂落一角,犹如天河倒挂,流泻西南而去。

看着这些心念汇聚,处于另一个层面上的浩大声势,杨广目光中异彩连连。他要收复辽东,本来不可能是三五年之内就能彻底完成的,除非他真的选择进行大屠杀,而断流小队的存在,却让他有了另一种思路。

他睁开了眼睛,刚好停步在一片断崖前,道:“新罗、百济情况如何?”

这两个国度跟高句丽交战多年,都比较衰弱,而且有仇,不过如果真正意识到了大隋的威胁,高句丽主动派人结盟求援的话,他们也未必不会派兵来援,杨广这次只向辽东派出了十五万军队,还没有一口气荡平这三个国度的打算。

主要是从一国的角度来说,大隋目前能够吞掉的土地和人口都是有限的。

“这两个国度的王和王储都已经命丧家中,短时间内是无暇理会他国求援的。”祝玉妍指尖挑了一下鬓间垂落的一缕发丝,说道,“另外,他们派向倭国求援的船队,也已经在出海之后沉没。”

杨广没有再发问,他站在悬崖边上一处岌岌可危的地方,仿佛随时都会滑了下去,坠落深谷,在山涧里从下而上的风中,伸出了一只手。

山林之间,常有雾气,冬季的时候,这种大雾更加常见。杨广伸出一只手之后,白雾在淡黄色的手掌肌肤映衬之下就变得更加显眼,甚至可以看到它丝丝缕缕,如同凭空游移的小蛇一般,在掌心上扰动。

悬崖前方的雾,跟刚才感知之中那一片弥满天空的烟海,看起来真的是非常相似。

“可以了。”

杨广手掌翻动了一下,带动的气流吹散了刚才萦绕在他掌上的那团雾气。

“你先回去,传令给宋缺,让他明天早上开始,

进攻安市城。”

………………

大业四年,十月二十五,大隋十万大军攻打安市城。

初时,安市城下,亦有十余万高句丽军队与大隋对战,厮杀一个时辰之后,两军胶着,各自疲乏,鸣金收兵。

大隋自从进攻高句丽以来,首次未能一战而下,高句丽一方士气大振,城中有欢呼之声,如山如潮。

午时,大隋后勤运来的八十门火炮推出阵前,安市城中坚守不出,城墙震动,城中百姓惊骇,城门受损,高句丽大军出城厮杀,至暮,折损兵马三万有余,八十门火炮损失一半,大隋一方损兵近千。

夜间,高句丽一方出城绕路奇袭,中计,大败。

次日,高句丽兵马垒土修墙,一夜之间,已经冻成坚实城墙。

大隋军队攻人,高句丽军坚守不出。

如此,持续七日。

安市城中几度增兵,而大隋一方,也有后方增兵,却是增新兵多少,撤回旧卒多少,始终维持10万之数,另一方面则将终末旅行世界搜集过来的所有弹药枪械全部运来,另一队火枪营赶赴,交替出战,并允许其余兵卒观摩。

大战连日,一方损失兵卒,一方损失弹药。

战情激烈,流言风行,高句丽国内全民皆知,安市城之战,在他们的心目中,几乎已经等同于一国存亡之战,举国上下,将成全民皆兵之势。

安市城中,一间密室之内,时彼岸和傅采林相对而坐,四只手掌紧紧的贴在一起。

那些来自高句丽全境的心念,在被傅采林牵引过来之后,却无法直接转化成力量,所以在他本人的引导之下,转移给时彼岸。

时彼岸接收到这股力量之后,把虚无缥缈的心念,转化成一种近似于天地之气的能量,再度传入傅采林体内。

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时彼岸本人也截留了至少六成的力量。

这六成已经是极限了。毕竟这些心念本来的目标都是傅采林,就算有傅采林本人的转移意向,也不可以被外人截留超过六成,否则就会自动溃灭,冥冥之中反馈回去,降低傅采林的声望,甚至反噬时彼岸。

“差不多了。”

持续了十天的合修暂时告一段落,时彼岸收回手掌。

“在你始终不露面的情况下,这些心念,已经是最大的量了。”

“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