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于世,生命的长短,不代表灵魂的丰富与否。再长的人生不一定精彩,再短的人生不一定黯淡,精彩亦或黯淡取决于一个人的修为。
古人提升自己的修为,追求“三立”,即立德、立功、立言。立德,系指道德操守;立功,乃指事业功绩;立言,指的是把真知灼见形诸语言文字,著书立说,传于后世。
当然,无论立德、立功或者立言,其实都旨在追求身后“三不朽”之名。而对身后某种不朽之名的追求,正是人们超越个体生命而追求永生不朽、超越物质欲求而追求精神世界大放异彩的独特形式。
在中国历史上,备受推崇的“三不朽”者只有“两个半”圣人,孔子是一个,还有一个是明朝的王守仁,另有“半个”是清末的曾国藩。
我们作为一个平庸之辈,不可能像那些真知灼见的圣贤者取得那样的丰功伟绩,在立德、立功、立言上也不可能成为“三不朽”之人。但我们更不能因此而放弃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甘愿成为行尸走肉,在吃喝拉撒睡中结束一生。
高晓松说:“世界之辽阔,人生之倏忽,而美之永恒。这世界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人的需求,无非就是两个层次,一个是吃喝拉撒睡,此乃本能之需求;一个是琴棋诗书画,此乃精神之满足。
余生,灵魂何依?琴棋诗书画,择其一二而从之!
()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