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零二章 大彻大悟(2 / 2)

……

在朝廷的授意下,黄宽在不停的调动军队,围剿夜叉部在岸上的巢穴。

当初李忠有就这么对付倭患的。

截断倭寇的内应,断绝他们的粮食补给,实行坚壁清野的政策,再徐徐图之。

一年的时间便平定了倭患。

这一战也成了朝廷军事策略的经典案例。

当初黄宽可是研究过很长时间。

但是当他真正开始运作的时候,这才发现什么叫做纸上谈兵。

文臣掌兵原本就是大明朝的一个弊端。

外行怎么能够领导内行?

这不扯淡吗?

所以一开始,他也闹了不少笑话。

士卒闹笑话能够调剂调剂单调的生活,但是统帅闹笑话,损失的可是自己的威名。

没过多久,整个江南就知道了新来的总督是个外行。

武将们对文臣的压制原本就有很大的意见,如今又碰上了一个不知兵瞎指挥的总督,怨气没法出,虽然不敢违抗军令,但是来个阴奉阳违还是没问题的。

于是乎,整个沿海的军务一团糟,黄宽想一手抓兵权,但是经历了几个荒唐的军令之后,各地的官兵彻底的不把他当回事了。

毕竟这年头,谁也不喜欢无能还爱折腾的上司。

大明朝卫所兵经过了一百多年的进化,早就变成了拿着武器的农夫。

打仗什么的自然不用指望,掉头就跑成了他们的特色。

反正倭寇杀人放火也没他们什么损失。

因为他们就是将军家的佃户,负责给将军种田的。

金主有的是,命只有一条。倭寇要抢的也是将军家的,跟他们有毛的关系,再说将军家被抢了,他们再换一家地主就是。

正因为如此,戚继光才淘汰了卫所兵,在义乌招募佣兵。

朝廷把这些久未打仗的卫所兵交给黄宽,其战斗力可想而知。

所以剿匪的事情没有任何头绪,反倒会时不时发生官兵扰民的事情。

这让黄宽极为恼火,他立即派出亲兵抓了几个典型,也没有审判就一刀砍了,他打算学学李忠有杀人立威。

只可惜他学了李忠有的做法,没学人家的手段。

这下军队不干了,纷纷闹起来了。

你虽然是总督,但也不能随意的处死官兵,尤其是在这种倭寇围城的局面下。

底下的将士群情义愤,要求交出杀人者,但黄宽怎么能够同意,当然是派官兵镇压。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这一下底层的官兵彻底的不爽了,跟前来镇压的官兵干了起来,先前还只是小规模的冲突,到后来就演变成为了一大队人马的械斗。

整个军队几乎全都乱套了。

黄宽虽然名义上的统帅,但是此时此刻也无能为力了。

这些卫所兵一直都是卫所里的小绵羊,如今被放了出来,见识了周边的花花世界,小绵羊也变成了疵牙咧嘴饿狼。

他们欺负不了当官的,但是欺负一下老百姓还是绰绰有余的。

有句话叫,贼过如梳,兵过如篦。

说的就是兵祸的厉害。

短短的时间内,江南三省的沿海就陷入兵祸之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