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八九章 倭乱的真相(2 / 2)

至于朱皇帝,也是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他更乐意顺水推舟,授意黄宽组织兵马抗倭。

黄宽自然也不敢怠慢,再次密集的调集兵马钱粮,准备对夜叉部动手。

先切断夜叉部跟内地的联系,断掉他们的粮食物质补给,再徐徐的图之。

他想复制戚继光的策略,打算实行坚壁清野的策略。

夜叉部虽然拥有极强的海战能力,但也拥有明显的弱点,那就是粮食物质必须要从大陆补给。

一旦官军完成了坚壁清野,夜叉部粮食一断,不战自乱。

从战略上看,黄宽的举措也算是对症下药,只可惜他并不清楚江南士族的近况。

一旦双方进入了对峙阶段,最先撑不下去的就是江南士族,因为他们太依赖走私的利润了。

在某些方面来说,江南士族就是基于走私而出现的团体,走私的利润已经成为了滋养他们的温床。

经过百十年的发展,这个温床的规模已经变得极为庞大,他们凭借走私来的利润疯狂的买地,江南大部分肥沃的土地都落到了这些人的手中。

更让人不爽的是,他们拥有士族的身份,土地自然也就不用交税。

这样一来,江南赋税的压力不断的向那些平民百姓倾斜。还好江南三省比较富足,就算是赋税重了一些,贫民百姓勤劳一些,闲时做些活打打短工也不至于活不下去。

于是一种怪异的现象出现了,赋税总数越来越少,而江南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

江南士族就成了寄养在百姓和朝廷之间的吸血群体,而且这个吸血虫的群体也越来越大。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朝廷的收入越来越少,百姓的压力越来越大,而这群蛀虫则越来越膘满肉肥极尽奢华。

长此以往,大明朝这座大厦必然会轰然倒塌。

这几十年来,大明朝的经营每况愈下。很多有志之士都意识到了这个危险,但是却没人敢指出来。

答案也很简单,一旦指出来,必定会得罪江南士族。

在大明朝,江南担负了朝廷的大半的粮米赋税,江南士族又把持了朝廷大部分的职位。

要想改变这种方式,就必须将这个毒瘤除掉,那就必须要对江南士族动刀。

当官的敢得罪皇帝,却不敢得罪士族,尤其是江南士族。

当然也有人不信邪,比如说张太岳,这位爷当政的时候,算得上是权倾朝野了。

他也是真心的想为朝廷为百姓做点事情,所以强推一条鞭法,触动了士族的利益。

张太岳活着的时候,江南士族不敢怎样,他死了就立即遭到了清算。张家也变得家破人亡分崩离析。

得罪了皇帝,最多是死一人,得罪了士族,一家子都别想好过。

这就是张居正留下了的教训。

所以大明朝后期的辅臣都成了摆设,基本上只是在双方之间和稀泥,缓解双方的矛盾而已。

最有名的就是张凤府,他当了快二十年的首辅,也就和了二十年的稀泥。

不过他也为了维持大明朝这座大厦不倒奉献了毕生的心血。

所以无论是朝廷还是朱皇帝,对张凤府还是十分的赞赏的。

他对大明朝的稳定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

这也是朱皇帝没有动张家的根本原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