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七章 弹性的制度(2 / 2)

苏修伸手一指仓库里的粮食。

“就这么点!”

苏则眉头皱了皱,不解的问道。

苏修伸手抚了抚胡须,但:“马总督的大营有五万余人,这里有五百石粮食,足够大营食用一天的。”

一天?

苏则顿时愣住了,不悦道:“这军粮不就是给军队吃的吗?怎么只给一天的军粮?”

按他的理解少说也得给个三五天吧!

苏修知道他不理解里面的事情,当下耐心的解释道:“行军打仗的供给都是有法度的,战时每天多少粮,休兵时每天多少粮,战马配备多少草料,这都是有定数的。”

顿了一下,他忽然道:“据本官所知,马总督这几天一直在整顿军务,五营兵马并没有作战任务吧,所以只能供应一天的粮食了。”

其实这也是朝廷辖制统帅的手段,军队每天的粮食都要由后方的基地来供养,也不怕你造反。

一旦造反了,粮食一断,也扑腾不出什么浪花来。

所以说君王只要掌控了粮草的供给,基本上就能掌控整个战局。

一句话,后勤很重要。

汉初三杰中的萧何谋略不如张良,统兵打仗又不如韩信,但是他被刘邦立为开国第一功臣。主要就是因为他一直在后方提供援助,从当奶妈的角色。

原来如此!

苏则点了点头,这才明白为什么武将会在文臣的面前抬不起头来,那是因为补给一直捏在文臣的手中。

这也不难理解!

李忠有跟马麟原本就不对付,心中对他抢了自己的差事耿耿于怀,还能不在粮草上做点文章吗?

话说做文章是文臣最拿手的问题了。

历来朝廷的规定都是有上下限定的,上限是多少,下限是多少,这叫弹性制度。决策者制定弹性制度的初衷原本是好的,限定了底下的执法者的权利,给执法者提供了多种执法选择。但也就是这个弹性制度,衍生了权利的漏洞。因为在这个上限和下限之间,就是这些执法者的获利空间。

打个比方说,军营的供给闲时一升米,战时两升米,可是这个闲时和战时怎么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要看文臣们的心情了。

老子说你是战时就是战时,说你是闲时就是闲时,不服气啊,来咬我啊!

就算是皇帝来了,他也不能说我是错的,毕竟这国法都是他制定的。

就是这么一个获利的空间害苦了这些个武将了。

于是乎该给一千的给五百,该给五百的给三百,这些武将们还要感恩戴德。

不服!

帐目不清,资料不全,回家准备好了再来,下一个!

反正他们是大爷,这些武将们惹不起,被打了左脸还要把右脸凑上来。

五百石粮食,也就是能够五万人吃一天的,苏则拿了这么点粮食回去,马麟自然说不出什么,但是难免对他有些无能的印象。

这可是苏则荣升军需官的第一件事,一定要做的漂漂亮亮的,好在主官的面前留一个好印象。

想到这里,苏则的脑子顿时开动起来。

闲时一天一升米,战时一天两升,遇到紧急任务还得追加,比如要带三天的口粮什么的。

如果苏则此刻说军营有什么任务,自然有借口多要一些粮食,但是这些文臣也不傻,这多半需要两位总督打交道,出个书面证明啥的。

两千石啊!

离马麟的标准还差了好多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