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一章 陕西饥荒(2 / 2)

这次去陕西,并不是她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精心考虑的结果。

陕西是中原腹地,统治者十分的重视,此次的民乱参与人数之多,波及州县之广为历年之最。

起因就是连续两年大旱,粮食颗粒无收,已经陷入了断粮的危机中。

这个时候,官府是有粮食储备的,这些粮食储备就是为了应付灾荒之年所准备的。

但是人是贪婪的,地方官员跟地主乡绅勾结,故意的囤积粮食,不报灾情,目的就是要趁着饥荒之年贱买农民手中的田地。

丰年地价在十五两一亩左右,饥荒之年也就七八两一亩,就是为了吃这点差价,这帮人才按住不发,强迫百姓贱卖土地。百姓们不愿意贱卖土地,只能强忍着饥饿去吃树皮草根,留下为数不多的粮种,将希望寄托在来年。也有人忍受不住饥饿,选择了将土地贱卖给了官员和地主。

天下乌鸦一般黑,其他的地方的官员和地主也参与到这场盛宴中来,于是乎本来是属于各地储备官粮全部成了官员低价强买百姓土地的筹码。

这些人的算盘很好,他们先府库的官粮买了百姓的土地,百姓得了粮食能够度过灾荒。等到灾荒年一过,他们转手一卖就能卖出了高价,得到的银钱再去买粮补上亏空,这样一来不仅天衣无缝,还白白赚了一把。

《五代河山风月》

但是他们错误的估计了这场灾荒持续的时间和同僚们的贪婪。

由于官府恶意压制和强卖土地,最先受到冲击的就是那些佃户。他们没有土地,只能租种别人的土地,别人将土地卖了还能买上几石粮食熬过灾荒,但是他们就什么都没有了,没有办法,这些人只能去吃树皮草根。

一年之后树皮草根吃光了,但是饥荒没有任何缓解,反而有越闹越大的迹象。

由于陕西地方政府的刻意隐瞒,这场饥荒并未被外界所知,所以官粮在飞速的消耗者。

粮食就是钱,粮食就是土地,所以不少不法官员和商人也趁机囤积,大法国难之财,造成陕西境内粮价飞涨。

人的贪婪造就了整个悲剧,等他们醒悟过来的时候,赫然发现,陕西已经无粮可用,然而这场饥荒已经蔓延到了整个关中了。

没有粮食,城外百姓们把能吃的都吃了,实在是没有吃的了,他们就出去逃荒,能走的都走了,走不动的只有等死,整个陕西饿殍满地哀鸿遍野。

心虚的地方政府还派遣官差关起城门,不让他们入城。

双方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陕西上下顿时陷入了混乱。

这个时候,朝廷才知道陕西出事了。

朱皇帝当机立断,命令内阁拨款,沿运河筹集粮食加急运往陕西。

朝廷的援助来的还算是及时的,但是赈灾粮同样也没有落到百姓的手中。

很简单,官员们也没有粮食了,他们自然优先要自己留下。

至于外面的那些乱民,死了就死了,关他们屁事。

于是唯一的一次能够化解的机会被这些人给错过了。

当百姓们知道本应该发放到自己手中的赈灾粮被这些官员乡绅贪污了之后,他们彻底的愤怒了,

百姓们终于忍无可忍,奋起反击,自发的攻打县城州府等有粮食的地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也不知谁带了一个头,整个陕西的饥民纷纷效仿起来,**越闹越大,最后除了少数的兵多粮广的府州之外,境内的所有州县纷纷的被乱民攻破占据。

他们攻破县城的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里面的官员和乡绅抓起来杀了吃肉。

所以这一番暴乱又称食人魔暴乱。

没有办法,朝廷这才出动大军,进入陕西清剿乱民。

川陕总督杨贵第接到旨意,甩领五万川军入陕西,沿途攻下了不少州县,这才发现里面已经是十室九空。

陕西经历了史上混乱的时期。

但是对于孟都来说,这是一个机会,一个极大的机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