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四章 难题(2 / 2)

“你看看吧,陕西的军报传回来了,杨贵第又开口要钱要粮了。”

王伦干笑了几声,他是司礼监提督,这份军报自然是知道的。

陕西的民变越演愈烈,地方官已经安抚不了了,所以朝廷当机立断,川陕总督杨贵第为帅,提调川兵入陕平叛。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自从川兵入陕之后,朝廷的粮饷就像流水一般的花了出去。

开始的时候,这样杨贵第也不负众望,打了几个胜仗,收复了一些地方,可是越进入陕西的腹地仗打的越艰难。这些乱民太多,往往是官军来了,立即投降,等到官军走了,复又反叛。杨贵第应接不暇,只得步步为营,这样一来平叛的日期就长了一些。

平叛的日期,这后勤供应就叫苦不迭了,五万人吃喝拉撒人吃马嚼的每天的耗费都是一个巨额的数字。周边的州府粮草储备就吃不消了,开始向朝廷诉苦。

五万人在前线打仗,朝廷也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啊,于是下令让浙直总督李忠有和浙江巡抚李四真为后勤部队,负责押运和筹集粮草。

李忠有接了任命不敢怠慢,立即组织人马开始运粮。

自古北方粮食不及南方产量丰富,除了少部分时间能够自给自足之外,其他的时间需要南粮北运。

说到南粮北运就要说到大运河。

古时候没有方便的交通工具,大宗物品的运输是很费时费力的,况且道路运输受制于天气,天气不好道路难行,所以水运就成了唯一的方便快捷的途径。

历代皇帝对水运都十分的重视,隋朝皇帝杨广更是开凿了贯穿南北联通黄河、淮河、长江等水系的京杭大运河,连接了南北东西的水上运输。

隋炀帝虽然是个混蛋,但是他做的这件事情绝对是对古代甚至是现代都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当然他开凿运河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天下苍生,而是为了自己得瑟。

正是有了这位爷的得瑟,这才有了京杭大运河。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隋朝以后的历朝历代都受益于这条运河。

京杭大运河成为了南粮北运的重要枢纽。

得益于这条血脉,朝廷才能将江浙湖广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运输到北方。

杭州将粮食运送到淮安的丰济仓后,再由坐落在丰济仓的漕运衙门组织漕运粮船逆流而上,运送到陕西巡抚熊应征的手中。

杭州到淮安这一段是没问题的,但是从淮安去西安就没有那么顺利了。

黄河水道淤塞已久,逆流运输困难,漕运衙门只能将少部分的粮食运送到陕西。

陕西巡抚熊应征不仅要提供粮草给杨贵第的大军,还要分出一部分粮食安抚归顺的乱民,没有粮食,乱民即便是归顺了,还是会复叛乱的。乱民的数量可是以数十万计,这样一来这点粮食可就是捉襟见肘了。

没有办法杨贵第和熊应征二人联名上书,请求皇帝多拨粮饷。

王伦虽然没有什么学问,但是对于朝政大是大非的事情还是分得清楚的。

他当下说道:“万岁,杨部堂所言极是,没有粮食就没有安排陕西的灾民,不能让这些灾民吃饱肚子,他们还是会闹的,到时候还是会加重朝廷征伐的难度的。”

朱皇帝苦笑了一声,道:“这件事朕岂能不知,可是……”

他脸上闪过无奈道:“怎奈漕运的运输能力已经发挥到了最大了,漕运衙门已经没有人手和船只了,现在就算是有粮也运不过去了。”

王伦顿时一阵头大,人手没有了可以招,但是漕船可不是一会半会能够造好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