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八章 朝政之争(2 / 2)

于是乎正德皇帝住豹房不上朝,嘉靖皇帝炼丹,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朱由检做木工,反正没有一个老老实实的坐在乾清宫的。

皇帝的消极怠工,让文臣们一步步的做大了。

内阁开始的时候不过是个顾问性子的,可是后来权柄越来越大,力压六部成为实际权力中枢。

中后期的时候没有内阁的票拟,皇帝的圣旨就是三无产品,官员们可奉可不奉。

当然一般的圣旨内阁还是会给皇帝面子的,但是涉及到他们的根本利益,他们是万万不会善罢甘休的。

上一次的彩票归属权之争,这一次的皇图会的推广,都涉及到了文臣们的切身利益,所以他们才会团结起来抗旨不尊。

文臣能以公事抗衡皇帝,这是大明朝皇帝的悲哀之处。

……

看到原封退回的圣旨,朱皇帝勃然大怒。

这一次他是动了真怒了。

下旨命锦衣卫捉拿将内阁大学士刘三才下狱,这一次张凤府和高明并没有跳出来打头阵,打头阵的都是些科道的言官。而刘三才正是清流的主要头目。

刘三才入狱后,北镇抚司很快在皇帝的授意下弄出了个贪污受贿的罪名。

为什么是贪污受贿!

因为在当时,十个官员九个贪,当官的屁股上都不干净,这个罪名最直截了当,而且还能平息民愤。

锦衣卫雷厉风行很快查封了刘三才的家产,查获了几十万了银子和大量的田产。

其实以刘三才的官职本身来说,这点程度的财富算不得贪污,内阁大学士哪个不比他的家业大。

他这点家产比起张凤府来那可是小巫见大巫了。

刘三才自认为无罪,可是要办他的是皇帝,皇帝要杀鸡儆猴,他刘三才就是一只鸡,张凤府高明那伙人就是一只猴。

所以刘三才悲催的成为这次斗争的牺牲品。

皇帝拿到了把柄很快将刘三才流放涯州,全家从军的从军,流放的流放。

这一次皇帝也是发了狠心。

可是他的狠心没有吓住群臣,在张凤府的暗中推波助澜下,无数的言官前赴后继的加入了上书的行列。

明朝中后期的言官十分的变态,他们以被皇帝怒斥和挨廷杖为荣。

大臣们被杖之后,立即以敢于廷争面折而声名天下,并且名垂“竹帛”。死是人人都惧怕的,但只是屁股上挨几板子就可以名垂千古。因此,不管朝廷讨论的事情是对是错,纯为反对而反对,而冒险骗取廷杖的也大有人在。

上书惹怒皇帝成了少数言官投机取巧的手段。

面对这种情况,朱皇帝更加恼怒,打板子的打板子,下狱的下狱,流放的流放。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一批言官下去了,另一批言官上来了。

因为张凤府总有能力忽悠一些激情四射的新人加入到上书阵营来。

世界上也总有一帮被人利用的傻-逼!

这边朱皇帝不退让,那边群臣也卯足了劲干到底。

张凤府老奸巨猾,这种事情他们是不会出面的,通常他们是会躲在后面,只有图穷匕见的时候他们才会出面收拾残局。

朱皇帝也不想跟张凤府撕破脸,所以这件事就这么僵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