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高邻(2 / 2)

除了各色糕点,山珍时蔬,还有从行李上拖下来的一整条鹿。

诸葛亮热情的把自己小舅子黄叙招呼了过来。

黄叙虽然对诸葛亮的仇恨值不低,但是半大小子,终究是熬不住美食的诱惑。

黄叙一边嚷着“不欠情”,一边吃的满嘴流油。

饭过五味,就见商人营地那边出来个读书人模样的家伙。

他一身长衫,脸颊白净,笑微微的提着一坛酒。

诸葛亮瞧瞧来人,再瞧瞧吃饱了抄着手,一脸满足对着火堆打盹的庞季。

这错乱感,商人像是读书人,读书人倒像是商人了。

来人见众人都看他,笑着一拱手,“在下洄湖杨颙,见过各位贤达。”

“哎哟。”正迷糊着的庞季醒了,他笑嘻嘻的站起来招呼,“居然还是高邻。”

这下众人不敢再把杨颙当成寻常商人来看了。

一个个纷纷起身。

杨颙对庞季的身份有些吃不准,他的目光一垂,目光扫过席上残羹。

心中有了猜测,笑着说道,“莫非是蔡家的贤昆仲?”

“蔡家?”诸葛亮和诸葛瑾愕然。

庞季连忙解释了一句,“蔡家也是挨着的,他家在岘山东南叫做蔡洲,我家在岘山南边,那儿叫广昌里,中间隔了一条沔水。”

听庞季提到广昌里,杨颙已经知道了眼前的是谁。

他笑道,“原来是庞家的贤兄。”

庞季笑呵呵的问道,“我看你气质不俗,不知道和杨仪是什么关系?”

杨仪现在是洄湖杨家最出色的人物。

此人落落大方,处事有度,倒让庞季狐疑。

杨颙听了淡淡一笑,“不敢高攀,杨仪是宗家的俊秀,我只是旁支末流。他们是上洄杨家,我们是下洄杨家。”

庞季听了,笑嘻嘻的说道,“大家围湖而居,分什么上下。”

说着,把自己的席子让出来一半。

杨颙倒也洒脱,他把酒坛放下,径自拍开。

仆役连忙上前,给众人一一添酒。

无论是潘濬,黄叙这样的官员,还是诸葛兄弟这样的读书人,也都不再矜持,和杨颙彼此通名,饮酒结交。

这杨颙果然是有书香世家的底子,和众人谈笑风生着,丝毫没有露怯。

这就让诸葛亮有些意外了。

在座的那是谁?

一个是千古名相,两个是吴国的重臣,还有一个是当今顶尖大名士的衣钵传人。

能和这么些人畅快交流,足见杨颙是有一套的。

众人越聊越是欢喜,杨颙主动询问道,“我看各位也是往南去,莫非都是要去襄阳?”

问着,看了一眼庞季,“庞兄这是要回家吗?”

“额。”庞季迟疑了一下,不太好回答,毕竟是诸葛兄弟的事情,愿不愿意让外人知道,还得看诸葛兄弟的意思。

诸葛亮倒没有打算遮掩。如果他所料不错的话,恐怕这样的事情,他们想隐瞒也是隐瞒不住的。

说不定,他们宿营的这会儿,就已经有快马奔向襄阳,带去穰县的情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