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朗其人高克俭是见过几面的,他敢说这个男人身上全无半点野心,堪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范人物。当前皇帝之位可能的候选人除了定远杨家就只剩下那位被废为庶人的襄王了,通常只有野心家才希望扶植这么一位尚且年幼的弱势皇帝上台,如果非要说司马朗有什么动机让他去扶持襄王登基,恐怕就只剩下皇帝在临死之前亲口对司马朗这么交待过了。
皇帝当时是病糊涂了吗?他怎么会做出如此糟糕的判断?难道他不知道……等等,莫非皇帝就是想提前引爆帝国的内战?
忽然灵台之间豁然开朗,这个可能性不但有,而且相当大。
所谓帝国,统治者的地位靠的是血亲来维系,通常这个血亲都是直系传承,自家儿子才是最亲的,哪怕他是个白痴或者混蛋。问题在于杨萧并没有任何子女,所以单纯从一个人的角度去考虑,帝国由谁来继承对于杨萧本人可说生死无关,他根本就不在乎自己身后谁来继承帝业,也完全没法左右后继者对自己的评价。两个继承人和杨萧的关系都太遥远了,遥远到即使全盘否定杨萧在他人生中所做的一切也不会背上不孝之类的恶名。
既然如此,留下一份不清不楚的遗诏,或者干脆就不留任何遗诏地这么死去让两边争夺皇位。理所当然地两边都会打出自己才是皇室正统的大旗来,相应地他们就必须承认先皇所做的一切来彰显自己的正统性,不管那边赢了自己在后世的评价都会提升,反正历史是一个任由胜者涂抹的小姑娘。
这么想是不是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一瞬间高克俭脑中冒出这样的想法,他觉得杨萧应该不会是心机如此深沉的人,可除此之外高克俭想不出皇帝故意引爆内战还能有什么理由。
无论怎样,真相都已经在自己眼前明晰起来了,随着真相的冰山浮出水面,潜藏在这座冰山里的危险也步入了高克俭的眼帘。
第一,杨宣在新长安的处境非常危险,他本人和老侯爷虽然意识到了这种危险但都不以为意的样子,这是他们自己的判断高克俭不予置评,但作为侯爷的臣属他不能眼睁睁看着侯爷的父亲死于非命,尤其是在自己已经察觉到的情况下。
第二,一个反杨希恩联盟正在帝国中成型,因为利益冲突过大想靠自己将其瓦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至少在真正爆发之前要想办法削弱这个联盟的力量。
第三,继续慢吞吞地推进领土整合工作已经不是可行选项了,战争需要充足的后勤支援才能发挥效率,不过推进过于激进的政策副作用很大还会让本就一触即发的战争爆发点更加迫近,这是老侯爷不惜让杨宣送命也要避免的事态,自己必须把握好平衡。
好,就从眼前这三个问题开始解决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