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事情你不要管。”秦芳林继续哄劝女儿,“一家人难得在一起,不要吵吵闹闹的嘛。你爸爸知道你要回来,专门在家里等你,结果你连人都不叫,他当然
生气了。”
叶芊芊都快吐了!
他和妈妈离婚以后,依旧认为她是自己的老婆,他想怎么样就怎可以么样,妈妈没有谋生能力,为了生活费,两人明明离婚了,还继续生活在一起!
叶芊芊从小就觉得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父母,所有的一切都让她感到羞耻,无比的羞耻!
她的童年时光,每一天都是在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挨打的战战兢兢中度过的,所以她毕生追求的不过是平静的生活,唯有她足够强大,才能不再畏惧任何人。妈妈每次都表现得很关心自己,但她总是在关键时候背刺自己:不问一声就擅自拿走金项链、爸爸骂自己的时候,妈妈也一起说是她不对、她反对妈妈复婚,妈
妈就和爸爸同居至今……
本应该跟自己站在同一战线的妈妈,一直都在帮着爸爸。
原来所有她以为是为母亲而努力的奋斗和抗争,全都不过是自己一厢情愿。
哪怕是被背叛、被打、帮别人养孩子,这样的日子,母亲愿意过。
人家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好好的,自己才是那个破坏者吧?绝望席卷了叶芊芊,紧绷了很多年的神经突然一下就断了:我为什么要抗争?我凭什么以为自己是在救妈妈出火坑?我对抗不了任何人,甚至掌控不了自己的人
生。
明明父母都健在,她却感到无比孤独。
她唯一比孤儿好的地方也只是知道爸妈是谁罢了还不如不知道呢。
就这样吧,算了吧……
妈妈已经够可怜了,不能再伤害她了,如果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做女儿的应该成全她。
叶芊芊冷静地问:“让我回来有什么事?说吧。”秦芳林见她终于不闹了,大大松了口气,说出了多次叫她回家的目的:“女儿啊,你弟弟最近交到一些坏朋友,都开始夜不归宿了。我们说什么他都不听,你不是
专门做学生心理工作的吗?你找他谈一谈,让他不要跟那些坏孩子在一起玩了。我们真怕他被人带坏啊!”
叶芊芊从“你弟弟”三个字开始,脑瓜子就嗡嗡的。
谁是她的弟弟?
她同意过吗?
她1岁的时候,小三怀孕了。
她2岁的时候,叶高翔出生了。
她14岁的时候,爸爸为了这个儿子,跟妈妈离婚不要她们娘俩了。
她15岁的时候,爸爸带着这个所谓的弟弟回来住,要求她像姐姐一样处处让着他,还要照顾他。
她18岁离开家以后父亲对她不闻不问至今。
她24岁从事教育相关工作,22岁的叶高翔走上歧路了,妈妈几次三番叫她回家,只因为她有利用价值,该发挥作用了。
母亲将她召回,又将她献祭,只为讨好父亲。
眼见母亲说完就邀功般地望着父亲,叶芊芊不知道:自己和母亲,谁更悲哀。
22岁的成年男人在母亲的嘴里是“孩子”,是她的“弟弟”,他不读书、混社会、夜不归宿,但他是个好孩子,错的是他交的坏朋友。叶芊芊一直以为自己念完大学,工作快五年,跟大量千奇百怪的家长和孩子面谈过,也算是对人类这种生物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是,在这一刻:她发现自己
宛如一个没念过书的文盲,今天才算是开眼界了,原来,像母亲这样的人类生物,竟然是真实存在的。
如果只因为叶高翔跟她有血缘关系,她就必须要管他的话,为什么父亲管不住自己不要留种?整件事都是因父亲而起,这种时候他为什么不能用打的、骂的、威胁的,不择手段地将自己的儿子带回来,把他绑起来、关起来、拘禁起来,不让他跟坏朋友见
面?因为叶高翔是金贵的儿子,打不得、骂不得,只能宠着、顺着,这种会让儿子不高兴的事,他俩是不会做的,只能是叶芊芊来做,这样,他们一家三口依旧父慈
子孝,叶高翔唯一恨的人就只是叶芊芊罢了。
叶芊芊的脑子好使得很,她愚蠢的母亲和烂人父亲在打什么主意,她门儿清。
“小事情。”她故作轻松地说,“当然没问题,我可以跟他谈,就这,没别的事了吗?”
秦芳林一脸欢喜地看向叶东青,那表情完全是在邀功请赏:你看我说的话女儿都听了!
叶东青点头表示赞许,示意她继续说。秦芳林也想趁热打铁:“是这样的,女儿,你弟弟是因为闲着没事干才会跟坏朋友混在一起,我们想给他开个店,让他自己做老板,这样他有事做,就不会再被朋
友一叫就走了。”
叶芊芊点头:“你们决定就好,不用跟我说,我没意见。”“不是,那个……”秦芳林支吾着说,“你爸爸这几年身体不太好,一年上好几次医院,每次都花不少钱,我们没多少存款了,你能不能借点钱给弟弟,等店开起来
,赚了钱就还给你。”
叶高翔讨厌读书,高中念到二年级就打死不去上学了,从17岁混到现在,4年时间,整日价在街上浪,干的都是些偷鸡摸狗的事,本地哪个混混他不认识?
妈妈说他交到了坏朋友,根本就不成立,他才是那个坏朋友!
叶高翔不是没做过生意,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是因为他只想做甩手掌柜,不想努力工作,以为开店就是请人做事,能不亏?借钱给他就是肉包子打狗,叶芊芊有钱也不会借给他,更何况:“我的钱都付房子首付了,现在每月还贷,工资都是每个月月光,装修的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凑
齐,没有钱借。”秦芳林跟叶东青交换了一个眼神,明显两人提前演练过,这题她会答:“你爸爸说房子是可以抵押的,你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就可以拿到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