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在一旁道:“堑壕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欧洲当炮灰的华人劳工军团……”
因为当时华人劳工军团在英军中几乎没地位,所以,劳工中有一个中医站出来成立了一个中华自助会,帮助华工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虽然作用也并不大。
不过当时这个中华自助会却大大鼓舞了在一战战场上卖命的那些华工,让原本如同散沙一般的中国人凝聚了起来,甚至还在某些特殊的时候争取到了英军给他们发放武器。
在一次防线突击行动中,德国的一支小队从浓雾之中突然出现,这支戴着防毒面具,胸前装有钢板护甲,手持伯格曼冲锋枪等自动火器的突击队打了英国人一个措手不及,险些全歼英军的火炮阵地。
在这危机时候,原本只是搬运弹药的华人劳工干了一件让英军目瞪口呆的事情——六名华工,在只持刺刀、匕首、铁铲等冷兵器的前提下,潜伏在堑壕各处,捕杀了整个德军突击队。
那场战役结束后,英国指挥官发现,那六名华工虽然死了三个,但只是付出这么细微的代价,就将那支二十人,并且全副武装的德皇陆军突击队全歼。
而英国军队在这次防线突击战中,死伤却接近了一百人。
那种战损比在当时的战场上很罕见,所以,那个英国指挥官对中华自助会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将情况迅速上报,希望能够正式组织一支名副其实的华人军团。可是,英国人看不起中国人,觉得中国人只是一群矮小软弱的家伙,驳回了他的请求。
战争结束后,劳工会很多人回来后,在山东某处建立了一个自己的村子,因为战乱的关系,他们总被军阀、土匪欺压。无奈,这群人只得重新拿起武器,不过这次他们不再叫中华自助会,而改称为堑壕。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他们在那次战役中,以堑壕作为依托和掩护而一战成名。
后来,堑壕发展成为了一个地下募兵组织,用西方的说法就是雇佣兵,拿钱办事,谁出钱就帮谁杀人,亦或者攻城掠地。堑壕的募兵都是以中药材为代号,为纪念建立中华自助会的中医,平日内则穿着中山服。
而穿中山服的原因在于孙中山先生早年学医,后来弃医从政,虽然行医和革命的目的都是救人,但行医只能救少数的人,而革命却能救亿万大众。
这支募兵组织也积极参与了后来的反侵略战争,可惜人数太少,并没有展现出原本应有的实力,后来国共内战期间,堑壕逐渐销声匿迹,因为他们的宗旨很简单,那就是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到解放之后,因为和平,国家安定,堑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直到改革开放后,这群人才又重新活跃起来,但基本上做的都是保镖的工作,也有少数在国外开设保安公司,为海外华人提供服务。
而在中国国内,堑壕提供的也只是单纯的保镖工作,而且绝对遵守法律,不携带任何致命性武器,但可以视佣金等级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援。
初夏又道:“根据情报呢,堑壕其实分为两个阶段,北伐前的堑壕组织和后来的堑壕组织虽然同根同源,但行事方法不一样,现在的堑壕组织是由北伐时期幸存下来的堑壕组织成员安息香所建立的,总部在中国香港,现任的首领,也就是CEO叫易妍薇,别小看这个所谓的安保公司,他们的成员全都是退役军人,世界各地的都有,而且都是没有污点的退役军人。”
尉迟然问:“什么叫没有污点的退役军人?”
猎隼在一旁解释道:“就是有自己原则的退伍军人,不将杀人当做是一种发泄和喜好,秉承正义,三观要正,简而言之就是这样。”
初夏转身看着电脑上的资料:“新堑壕成立之后,参与了很多他国的行动,曾经也辅助过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当然,他们辅助的时候是采取输送安保人员的形势,也就是当保镖,绝对不参与任何攻击第三方的军事行动,与其他的佣兵公司行为相反。”
新堑壕的成员之中,成分虽然复杂,但是成员均来自世界各国的精锐部队,美国的游骑兵、三角洲、海豹,英国的21、22特别空勤团、皇家特别突击队,德国的GSG9,陆军山地突击营,法国宪兵特勤队以及中国的海军陆战队、东北猛虎、飞龙等。
尉迟然看着资料,惊讶道:“新堑壕到底有多少人?”
初夏道:“这就是这家公司聪明的地方,为了不让自身成为他国的目标和威胁,他们采取的方式是自愿参与行动,绝对不参与任何形势的主动军事行为,做的全都是安保工作,至于具体的人数,保守估计在500到1000人左右,固定员工80人左右,大多数都在香港总部做文职。”
尉迟然想起了那个叫唐舍的人,还有那个独臂男子。
初夏摇头道:“新堑壕对外公布的名单中,没有叫唐舍的人,独臂倒是有三个人,分别是法国人、英国人和以色列人,没有你所说的中国人。”
尉迟然担忧起来:“这批人这么聪明,肯定会跟踪我们去沉船地点,到时候发生冲突,面对这群军事专家,我们毫无还手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