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 超级平台(1 / 2)

兄弟们我又双叒叕开新书了:重启人生:我能打给十年前的自己,兄弟们帮忙收藏,给几张推荐!

******************

要是以前国内的这些制造业厂家,几乎都要从欧美购买这些工业设计软件。

用的最多的就是法国的达索,没办法,自从鹰酱对H公司实施封禁之后。

大家都担心今后也会面对这种局面,所以为了摆脱这样的被动局面。

大家不得不都提前布局。

国内其实也不是没有这样的软件开发商,可惜都不是很全面。

像米国的安赛思,和法国达索,或者是德国西门子这些企业。

他们的工业软件,那都是CAD,CAE,CAM一条龙下来的。

也就是说,你可以先用他们的CAD软件来建模,把你脑海中对于某个工业品的设想建成3D图形。

然后在利用CAE软件,对这款设计出来的工业品,进行实际工作环境仿真。

模拟他在运行中的风阻,或者每个零部件的受力是否合理,怎样才能做好防止共振,做到最好的NVH等等。

然后等到模拟完毕,把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直到完全合格为止。

然后在用CAM软件模拟生产过程,这个过程中你可以设计生产工艺和工序,甚至是使用的设备和材料。

直到全部完善之后,才开始真正的试生产。

这样就大大加快的一款产品的开发速度。

这就是现代化工业从设计到生产完成的全部流程。

当然这也是这些工业软件流行起来之后,才开始出现的全新生产流程。

要是以前,那可比这个慢得多。

就比如米国人,在此前开发F22,光是设计再到定型,就足足用了36个月的时间。

这还不算发动机,光是飞机的气动外形。

就是说,最开始要用CAD建模,建模之后,在用彩泥做一个实体模型。

然后对这个模型,进行流体力学的各种实验。

在之后就是生产出一款不带发动机的样机,送到一个特殊的风动,去做吹风试验。

和此前进行的流体力学实验,进行对比。

在之后才是装发动机,然后在进行试飞。

这些过程要进行无数次,要花掉无数的金钱和时间。

最后才能敲定原型机,之后就是真正的试飞。

生产出几架样机,然后让试飞员,天天飞,有时甚至一天要飞十几个小时。

全天候情况下也要飞,然后采集各种数据。

验证飞机的气动原理,以及零部件机构是否坚固,发动机寿命等等。

反正整个过程,不算发动机,都要足足36个月。

而且这期间花费的人力物力,那就更是海了去了。

可是自从有了安赛思把这三款软件整合到一起之后,鹰酱就发现,研发一款飞机的速度可以大大提高。

比如把发动机直接丢给普惠,然后洛克希德马丁直接就研发飞机的外形。

结果只用了12个月的时间,就开发出了F35。

整个过程,比原来开发F22的时候,整整提升了三倍!

费用更是省了不知多少,这也是为什么鹰酱开始决定淘汰F22的主要原因。

因为F35性能又好,战力又强,最关键是开发成本比F22便宜,你说人家为啥不用?

这还只是飞机,再说汽车。

要知道以前开发汽车的大致流程,也和这开发飞机差不多。

先用CAD建模,然后邀请专门的技师,使用彩泥,把车子雕刻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要不断和技师交流,对车子的外形进行调整修正。

这个过程要的只是好看,因为这不是军用品,而是民用品。

而任何一个设计师都知道,一款汽车的颜值,对消费者的影响力有多大。

而且一款车的外形,那就是设计师自己的设计语言。

所以设计师对这个环节那可是非常重视的。

然后外形弄出来之后,就是进行风动实验,测算风阻。

然后在用最强的计算机,来计算如何减轻风阻,减小车子的重量、。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两样是影响汽车油耗的关键。

在搞定这些之后,就是设计生产样车了。

样车生产出来之后,自然要进行路试。

不过其实对于大多数厂家而言,尤其是像丰田,大众这样的企业,造车都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使用的发动机,变速器也都是成熟的型号。

以前在别的车上都用过无数次,只要改一改就能拿来用的。

所以只要装配工艺到位,一般都不会翻车。

这方面,他们也就是走个过场。

真正重要的是,汽车的碰撞试验。

因为现在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越发重视,所以在新车上市之前,一定要进行安全碰撞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