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只有五千万人的小国,可他们拥有的国际知名企业,却比我们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还多。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你这不扯淡嘛,咱们世界五百强里的企业,可比他们多多了。
论数量,却是没错,可论质量呢?
咱们能进五百强的企业,其实都应该是五百大的企业,并不能真正算强。
大家可以看看我们的五百强企业都是什么企业?
XX银行,XX保险,XX石油,XX地产,XX电信……
而像人家三桑电子,LG化学,现代起亚汽车,大宇造船,斗山机床,海力士电子等等。
每一家都是科技导向型企业……
而我们这边呢,出了H公司,名厨集团,第九实验室,星火科技之外。
其他还有几家?
所以质量上,我们就差远了。
因为人家那些国际知名企业,是真的可以帮他们源源不断从世界各地赚钱的。
而我们呢?
我们那些大企业,大多数都是只能在国内,靠着我们国内的市场规模赚钱的。
一旦走出去,就是竞争乏力……
而这也是人家花了四十年时间啃硬骨头,打了无数硬仗,恶仗,最后才创下的企业。
你就说三桑当年的崛起,那和日本的东芝,松下,那个不是干过硬仗?
赔了多少年,最后人家硬顶着压力,逆风翻了盘的?
我们还在嘲笑人家财阀如何如何呢。
可在看看我们的那些大互联网公司呢,一个个靠着网购平台,电子游戏赚得盆满钵满。
可你让他们肯硬骨头,他们宁可去搞团购买菜,也不去搞研发。
这也就是国家为什么,要在最近频繁出台新政策,来鼓励企业去搞研发的主要原因。
而随着那些传统企业不断被敲打,将来国内的资金,愿意也好,不情愿也罢。
注定是会慢慢流入到咱们真正搞研发的企业的。
毕竟现在咱们也不算是肯定硬骨头了。
因为在前面已经有攻城锤,帮助咱们砸塌了西方国家筑起来的那高高的技术壁垒了。
以前咱们的企业畏难情绪严重,总是觉得咱们和西方的技术差距实在太大了。
咱们怎么追也是追不上的。
而且你想追,最起码也得能买到人家的设备,进行逆向研发搞明白吧!
可因为人家的技术封锁,还有那个瓦森纳协定,很多高精尖的设备你搞都搞不到。
原理都搞不明白,你还逆向个卵?
可是现在随着星火科技的出现,咱们突然发现,咱们特娘的已经有了另辟赛道的能力。
已经不用再跟在他们屁股后面跑了。
就比如以前咱们最头疼的工业母机,而现在咱们有了星火科技之后。
尤其是星火科技,最近连续推出了几款大型的柔性加工机床。
在大型机床加工精度,还有稳定性这一块,咱们原来和西方的差距短板一下就补齐了。
当然星火科技的柔性机床,价格也比较昂贵,不是很多人能买得起。
出了一些国家队的企业,不差钱的,还能用得起。
其他的企业,自然更期待他们能出一些传统的民用机床。
这个时候,星火科技就和光洋机床展开了合作。
要说这家机床,那绝对是星火科技出现之前,国产机床业界仅存的骄傲了。
虽然知道他们的人不多,但国内军工领域那么多的突破,尤其是在飞机发动机这一块。
那几乎都是这家机床厂做出来的成绩。
国内几乎所有军工企业,还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就没有不使用他们机床的。
因为咱们购买国外的都要被人卡脖子,虽然也能从瑞士,捷克搞来一些。
也能从德国进口一些,但那都只是针对民用的
针对军用的高精尖母机级别的机床,人家可是卡的死死的。
而是光洋四十年的坚持,才帮助咱们国产机床保留了一口元气。
可这家机床也依旧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核心零部件,尤其是操作系统,还有伺服电机这一块,以及轴承这一块,依旧被外国卡着脖子。
即便如此,这家企业,在机床全国产化这一块,已经可以做到百分之九十五……
看到这个数据,普通人可能没什么感受,可作为搞实业的人,没人不觉得心酸。
想想看一家做机床的企业,就好像是一家开饭店的。
他只要从市场上采购各种原材料,然后自己掌握一点核心技术,比如炒菜,或者有那么一亮相独门秘诀就可以了。
可这家饭店,却特么硬生生被逼的,不光要自己养猪种菜,漫山遍野找调料,甚至连铁锅炉灶都要自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