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屏息以待,这已经是大家都知道的信息了。
更令他们期待的信息,自然是那枚正在环绕地球飞行的航天器,是什么?
这枚火箭的能力,已经得到了初步推测,只等他公布具体的核心性能数据。
果然,只听顾松说道:“我们非常骄傲地向大家介绍,烛龙2号火箭是有史以来最强推力的运载火箭。”
“这枚火箭的运载能力,近地轨道是132.5吨,同步轨道是68.8吨,月球轨道为55吨。”
三个数字砸出来,台下一阵惊呼。
确认了!这是一枚运载能力超过土星五号的火箭,史上最强运载火箭的称号要更替了!
屏幕上,打出了这枚火箭发动机的一些数据。这个推力和比冲,还有发动机本身的质量……
完全不是某些人猜测的不计成本全靠钱来堆!
正在连线当中的乔森就发出一声惊呼:“天呐!”
而正在研究重型猎鹰火箭的马斯克,自然看出了其中的分量。材料、燃烧效率、精细的控制……这个史上最强,短时间内都看不到其他火箭有突破的可能了。
顾松说到这里就不继续说发动机其他技术细节了,只是笑道:“如同大家可能已经拿到的资料一样,这枚烛龙2号火箭,自然已经运用了在烛龙1号上已经成熟的回收技术。我想,这对航天事业来说是又一次重大突破,也是突破地球引力运载能力实现的再一次质变。”
没有人能反驳这一点。
近地轨道132.5吨的运载能力,还可回收。
现在的国际空间站一共才多少吨?用这枚火箭来运送载荷上天,3次就搞定了!
而且远远用不上那么多时间。
懂行的记者,已经在打着腹稿,思考着怎么来阐述这样一枚火箭对未来航天格局的变动。
然后就听顾松说道:“至于这次发射实验中被送到近地轨道的航天器,想必才是大家关心的重点。没关系,接下来,我会详细地向大家介绍燧石航天,以及我个人下一阶段的一个重要工作。”
这段话把所有人的注意力从火箭上抓了回来。
无论如何,火箭的原理在那里。大家顶多只会继续去探究,这枚火箭采用了什么燃料,在发动机和材料上可能应用了什么新技术,才能实现可回收的百吨级近地轨道推力。
但现在最神秘的,是那个正环绕地球飞行的航天器。
会议室里的屏幕上,播出了一张图片。刹那间,会议室里就齐齐响起一阵惊呼,然后是密集耀眼的闪光灯。
画面上,是一个恢弘至极的太空人造物。
这样的图片,以往从来只出现在科幻电影当中,又或者是未来向的原画里。
两个圆环,一大一小,一前一后,由桁架和圆柱形的结构,与中间的圆柱体舱体连接在一起。
这个……符合大家真正所想象的宇宙飞船模样了。
中间的圆柱体,显然是主舱段。但是……却没有看到真正的飞船必须有的推进器设计。
顾松给了他们一分钟的时间拍照、消化,然后说道:“烛龙2号的发射仍然是比较昂贵的,把它就直接作为测试,我有点不甘心。既然比较有把握,我就直接把未来燧石空间城的第一个节点舱发射升空了,所幸发射很成功。没错,就是燧石空间城,因此,在这里向大家宣布,燧石航天的科研空间站计划正式启动!”
空间……城?!
这个规模!
不知道多少关注到这个消息的科研人员,心中猛地一跳,尤其是各种急需在太空环境下展开研究的科学家们。
以前,昂贵的航天发射成本,既阻碍了太空研究环境的规模,也阻碍了在太空站开展实验的类型。
但现在,可回收的百吨级运载火箭,如此庞大规模的空间站,能用来做多少事情?
这无法不让人心动!
顾松继续说道:“燧石空间城既是未来的一个太空港口,也是一座科研空间站。燧石航天的逐月计划将继续执行,与此同时,我个人将开始筹备成立一所燧石宇航大学,专注于太空探索技术的研究。燧石空间城其中的一部分,将作为燧石宇航大学框架下的一个太空实验基地。”
没有人在这个时候出声打断,或者提问。
这是让人觉得无比疯狂的构想,正在由这个充满奇迹的年轻男人提出来。
而已经回国的凯文,则真正搞清楚了他所说的那个燧石大学是个什么样的架构。这个男人,真的开始造飞船了!他正在主导未来,而燧石宇航大学,很可能是某种未来架构设计的一部分。这里面,不仅仅是新技术的引擎,也可能包括……某种资格?
“在这个较小的环形舱体中,将会分布大量的实验室,它的直径有300米。而较大的那个环形舱体直径达到500米,将会开辟为一个模拟生活区,来帮助一些对太空感兴趣的‘先驱们’,适应太空生活。没错,我在说的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太空旅游项目。未来,我甚至计划在那里开设太空工厂,欢迎应聘。”
他说的语气很诙谐,却没有人发笑。
太遥远了,太不现实了。
直径300米和500米……地球上空何曾有这样规模的航天器?
怪不得他取的名字,叫燧石空间城!
这样浩大的工程,何时才能完工?
电视机旁的马斯克,已经惊得合不拢嘴了。这个家伙,一下次抛出了一个看似可以完成,却又遥遥无期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