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吃饭的规矩(2 / 2)

吃饭快也是一种痛苦,每次吃完饭后,只能坐等着老太太和郑平和吃完,唯有大家都吃完了饭,这才能下桌。

郑平和吃饭也比较快,吃完后,同样的坐等着老太太吃完。

为什么吃饭完要等?没办法,这是老太太定的规矩,一家人要和睦,所以,一起上桌就要一起下桌,你可以先吃完,但是,吃完要等着,只要有一个没吃完,其他人就不能下桌。

其实,这不过是老太太找的借口而已,上了年纪的老人,吃饭自然会比较慢,每次吃饭的时候,老太太总是最后吃完,郑旦旦和郑平和两人,吃饭都比较快,吃完后就跑了;以至于,每次吃饭到最后,只剩下老太太一个人,冷冷清清的。

郑旦旦的父母和爷爷不在家的时候,老太太还能忍着,毕竟,郑旦旦吃完后还要做作业,看书,温习功课;郑平和又是个教师,一堆的学生作业需要批改,更要备课;只是,当全家人都在时,老太太就实在忍无可忍了,每次吃饭的时候,老太太还没吃到一半,其他人就已经跑的不见人影,一个个三两口吃完就开溜,老太太很生气,干脆就找了个理由,定下了这个规矩。

老太太定下规矩之后,当天吃饭时,简直快要乐开了花;一顿饭,细吞慢咽的,足足花了两个多小时,其他几人当时的表情,可谓是丰富多彩。

一群急性子遇到了个慢性子,饭桌上还不能说话,郑旦旦外带他爸爸,妈妈,叔叔,还有爷爷,全部目瞪口呆的看着老太太,那真是个个表情丰富。

眼见一个愁眉苦脸,一个嬉皮笑脸,一个哭丧着脸,一个扮着鬼脸,还有一个板着张死人脸,老太太根本无动于衷,一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神态,管你们用什么脸,反正她就是一张笑脸。

慢动作伸长筷子夹菜,仿佛影碟机卡机般,一点点的展示在众人的眼前,时不时的还会回放一下,一副特有成就感的表情望着众人,更是时不时的眨眨眼,一副乐开花的笑容,嘴上无声的说着:“让你们每次啊,三两下吃完就跑,总是扔下我老太婆一个人,冷冷清清的,我倒要看看,你们下次还敢不敢吃那么快?”

当时,众人心急火燎的样子,简直恨不得抢过老太太的饭碗,三两口帮忙吃完才好。

郑旦旦坐在饭桌前,静等老太太吃完饭,老人家吃饭,习惯了细吞慢咽,总是需要些时间;每当这个时候,就是郑旦旦最痛苦之时,郑平和时不时的总会搞点花样,用手在桌上,沾点水乱写乱画,一会儿左手,一会儿右手,一会儿嘴巴无声地念叨着;如此这般,郑旦旦却要全部记下来,哪怕一个细微的动作,也不能忘记。

小时候,郑平和对他的概括,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光长胆子,不长记性;胆子是一天比一天大,只有他想不到的,没有他不敢做的;记性却是差的一塌糊涂,辛辛苦苦背下一首诗,早上背的滚瓜烂熟,下午就能忘到九霄云外;为此,郑平和想出了个损招,每天帮他训练记忆力。

刚开始的时候,只是将他关在房间里,要求在一段时间内,把房里的东西记下来,然后,闭上眼睛说出房里的东西,少说漏说倒是没事,只要说出正确的就好,过了几天之后,就要求一样不落的全部说对,少说了一样,还是说错了一种东西,那么,他的屁股就要挨一下打,从开始一天被打不计其数,直到把房里的东西全部记下,整整持续了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当他好不容易记下房里的所有东西之后,自以为终于可以逃脱魔掌不再挨打了;谁知,郑平和却是开始换地方让他记,这次更狠,不止要记住所有东西,还要记住东西的位置、大小、顺序和颜色,更是从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慢慢的记,到后来,只要看一眼就必须记住,记不住的话,那就逃脱不了屁股开花的结局。

郑旦旦小时候比较贪睡,更是喜欢睡懒觉,悲剧的是,从五岁起,每天早晨四点,郑平和都会准时叫起他,两人洗漱之后,晨跑向后山,在山上的凉亭里,面向东方打坐一个小时,然后,绕道一圈,从街上跑步回家,到了院子里,郑旦旦就是一边扎马步,一边被拷问。

郑平和时不时的,总会问些乱七八糟的问题,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一个东一个西的乱问。

诸如,后山下来之时,有几层台阶?到山脚下看到几个人?街上迎面过来的五辆自行车,一共有几种颜色?骑第三辆的是男是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