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航天科研界的老大难问题(1 / 1)

下午四点钟。

葛兆辉拿着周泉军之前做的采购计划书乘坐专机回了京都。

原本他还想跟陈帆一起吃个晚饭的。

但陈帆答应做六代机研发与制造的总工程师后,他便迫不及待想要赶回去把这个事情办完。

只有办完了他才安心。

在陈帆身他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当年,他也是这样,用自己的学识让国家拥有了第一台航天专用的发动机。

如今,看到陈帆用自己的学识让国家拥有先进的六代机。

他的心情比谁都要激动。

不过周泉军就比较郁闷了。

原本周泉军还想着让陈帆跟自己一起升级五代机呢。

没想到,葛兆辉一来,直接让陈帆当六代机的总工程师了。

那他的五代机怎么办?

好在陈帆是他亲自去接回来的。

就算将来陈帆当了六代机的总工程师,那他也可以去找陈帆帮帮忙什么的。

而且,六代机是战机。

战机的研发和生产都是放在他们这里。

陈帆也不会到其他科研基地去。这么一想他的心情就愉快了不少。

周泉军送完葛兆辉后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与其说是办公室还不如说是一间小型实验室。

周泉军习惯在记录数据的同时再次验证一下。

所以他的办公室摆满了各种大大小小的仪器。

刚回到办公室不久。

助理张树宇便带着一大堆资料走了前。

“老师,这是您要的关于陈师那架战机发动机的最新资料,全部都测试完毕整理出来了。”

周泉军闻言心中一喜。

“快!拿来让我好好看看。”

张树宇将资料拿到周泉军的办公桌前。

这是在昨简单测试完发动机推力后做的更详细测试。

这些数据包括发动机的内部结构设计,燃料处理等等。

总之大大小小各项数据都在这份资料里。

当然,周泉军是征求了陈帆的同意之后才进行如此详细的检测。他认真仔细的翻看着张树宇拿过来的资料。

越看心中越是惊骇。

“陈帆的这个设计实在是太巧妙了,之前我们都太小心了。”

周泉军一边翻看着资料一边感慨。

之前他们束手束脚,不敢对发动机有过大的改动,生怕改动后远不如现在。

然而就是这份担忧导致他们的项目一直没能取得大的进展。

“树宇,你去告诉所有发动机组研发人员,让他们从今天开始放开了手脚去干,有什么想法就大胆的提出来,不要怕这怕那的,出了什么事情我担着。”

张树宇闻言一脸错愕。

周泉军看他没动催促道:“赶紧去啊,等什么呢?”

“哦哦!”张树宇应了两声后连忙跑了出去。

周泉军继续在办公室内研究这份资料。

就在他沉迷于资料内容时。

一位跟他一样,头发花白身穿大白褂的老者提着一篮子水果走进了他的办公室。

但周泉军却没有丝毫察觉。

他依旧沉浸在自己的研究当中。

“老周!看什么呢?这么入迷。”

闻言,周泉军抬头看去。

“哟!老田,你什么时候来的啊?咋不提前跟我说一声呢。”

周泉军放下手中的资料起身走了前。

这来的不是别人,正是他多年的好友以及伙伴田胜国。

田胜国也是蓉城航天科研基地的一位总工程师。

负责的是国家最新型轰炸机的研发与制造。

而周泉军负责的是战斗机。

两人研究的方向都基本相同。

所以在很多科研领域都有交流。

田胜国的科研基地就距离周泉军也不远。

甚至两人用的还是同一个机场跑道。

只不过周泉军已经很久没有看到田胜国的轰炸机试飞了。

想必是遇到什么技术瓶颈了。

田胜国将手中的水果递给周泉军。

“咱们次见面还是半年前喽,两家研究院就面对着面,硬是半年没见面,这不想过来看看你吗。”

周泉军接过水果。

“来就来呗,还带啥东西啊,快坐快坐。”

两人坐下后,周泉军关切道:“今天有空来我这里,你的项目要完工了?”

聊到工作后,田胜国长叹了一口气。

“唉,老周啊,你可别笑话我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我那大飞机都没飞几次,怎么可能这么快完工。”

以往,田胜国来他这里要么是带着人来进行科研交流。

要么是自己一个人来邀请自己去看他的试飞。

今天田胜国一个人来这里,他还以为田胜国是要准备试飞呢。

“额......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吗?”

“还是咱们老大难的问题啊,你也知道,原本咱们的HZ-20次珠港航展就应该亮相了,可是到现在为止,这老大难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啊,也不知道能不能赶下次航展。”

周泉军很早之前就知道田胜国在研发轰炸机HZ-20了。

当初他研发第五代战斗机JS-20的时候是跟田胜国一起接受级命令开始研发的。

可是他的JS-20都已经服役十年了,而田胜国的HZ-20还是没能亮相。

田胜国都快急得冒烟了。

周泉军沉思了一会:“还是发动机没有解决吗?”

“你那可不是吗,你也知道,发动机一直都是咱们国家航天科研界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这轰炸机的发动机,它不像你们战斗机这么好搞。”

周泉军也认同田胜国的这个观点。

虽然都是飞机发动机。

但轰炸机的发动机要求明显要比战斗机的高。

不仅推力要更猛,而且隐蔽性要更好。

周泉军拿过自己刚刚研究的资料。

“老田,你来看看这份资料,也许看完你会有新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