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反王(1 / 2)

他们一个个都想着让胡家拿出全部家产,帮着他们抢夺天下。

结果竟然变成胡家反了。

愿望全部落空,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难免是酸溜溜的,心里想:怪不得胡家一直不愿意合作。

人家是早有打算。

切!胡家好大的野心,也不怕自己撑死,以为胡家一定能行?

反王们在心里不爽快,怎么能这样?

一块大饼要多一个势力分,那么意味着他们的各个方面会收到挤压,他们当然不愿意。

很有些人想要打压胡家。

其中的季王是气得不行,要知道他派去拉拢胡家的人,一个个非死即伤。

当初,他知道这个结果后,早就是火大。

于是他准备给胡家一个教训,却被人劝住,要知道胡家有钱,不可轻易得罪,而且他派去的人嘴巴不干净,调戏胡家姑奶奶。

胡家没有当时弄死那些人,已经是很大度。

余颖那一次带人追击的时候,并没有弄死那些人。

毕竟他们代表着季王来谈判,他们之间还没有到撕破脸的地步。

还有句话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所以余颖在追击的时候,就没有把那些人宰了。

不过,她不认为那些人会有好日子。

要知道,他们肩负的任务彻底失败,上头不会很轻松放过。

他们还受了或轻或重的伤,甚至还缺医少药。

一个不好就是死。

最终,那些人回去之后,伤势还没有好,又被季王打了一顿。

派他们去拉拢胡家,而不是去调戏胡家的女子。

一个个都是干不了正事。

伤上加伤的下场,就是死路一条。

也有人活下来,属于极少数,但也是成为最受季王讨厌的人。

季王感觉丢脸,却不得不忍下。

等到胡家一反,季王大怒,把那几个劝他忍的人赶走。

因为当初他为什么要忍?

胡家打了他的人,就是打了他的脸,当初就应该打胡家!

而不是忍忍忍!

于是季王调兵遣将,准备攻打胡家。

“切!蠢材,现在不应该是鼓动别人去打胡家吗?探探胡家的底。”

“现在去打胡家,胡家又没有做错什么,真的是好笑,怨不得胡家不愿意投奔。”

“怎么办?咱们是另投明主?还是在观望一下情况?”

“看看,这个胡家冒出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原本,这几个人一直感觉季王还是不错的,虽然性格有些暴躁,但还是基本能把别人的建议听进去。

这世上就没有那种特别出类拔萃的人,所以差不多就行。

却没有想到这一次胡家的打脸,让季王心火上升。

甚至不念以前的情分,把他们赶走,走就走。

当然这一次,他们还打算看看再说。

在他们看来,胡家是有钱,有钱意味着有各种装备,战斗力给力。

但打仗,和干商队护卫不一样。

所以胡家这一次会不会顶住,都很难说。

然而,令人吃惊的一幕出现,胡家的士兵一个个训练有素,领兵之人很有谋略。

季王大败,地盘被新成立的凤凰军占去一大半。

仅此一战,凤凰军的名声大振,于是有更多的有志之士流向凤凰军的地方。

而那些旁观的反王对凤凰军有些头疼,胡家简直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令人不可小觑。

怎么办?

打?

暂时没有那种想法。

于是,有人想着搞一下联姻。

当然联姻对象是有了变化。

原本胡家在他们眼里,仅仅是有钱,是肥羊。

地位不怎么样。

要知道商人在士农工商里,排位最低等。

甚至有反王打算弄个什么义女,其实就是身边的丫头,嫁过去做胡家的正头娘子。

思路客

现在一看,都改成正儿八经的小娘子。

还有人打谱娶胡家女的。

当然,那位战斗力给力的胡家姑奶奶是不成的。

传言里她长得是五大三粗,就是一个穿着裙子的男爷们。

但那位胡家姑奶奶身边,有好多个漂亮的小娘子,倒是可以的。

反正妾室的位置不怎么值钱,还是可以拿一个出来的,算是和胡家结盟。

对于所谓的联姻要求,胡家说了,胡大郎是无法成亲的。

而那些小娘子只为正妻。

那么,所谓的联姻一个也没有达成。

这让不少人知道后又气又急,但没有办法。

有人想着联合起来,对付凤凰军,但不知道为什么凤凰军的军队人数不少,而且极为能打。

后来,联合行动失败。

因为还有别的反王,有人在他们后面偷袭。

而反王们发现后,感觉还是先管好自己的三亩地再说。

于是他们就忙着稳定自己的地盘,根本就顾不上去打压凤凰军。

凤凰军的人,很快就在璐江站稳脚跟,开始扩大地盘。

在几年的交战中,凤凰军的地盘越来越大。

阿和十五岁的时候,余颖让他加入凤凰军,甚至派他出战。

一个士兵,只能在战争中才会快速成长起来。

另外,余颖还在私心上,让阿和经历一下战争,才会知道战争的残酷。

等到他长大,就不会轻易发动战争。

但不轻易发动战争,并不等于畏战,有时候有些问题只能靠战争解决。

还别说,廖家的血让阿和并不怎么惧怕战场。

所以,凤凰军的人就渐渐接纳了阿和。

当然,阿和出现的时候使用的是廖姓,而非胡姓。

胡姓的子弟也已经出来历练,于是凤凰军上下都知道元帅后继有人。

但具体是哪一位?

元帅并没有说,但的确是有。

随着继承人的问题解决,让凤凰军的凝聚力大大增加。

几年过后,凤凰军的地盘扩大。

有大批人才回流,狄三郎夫妻也跟着回到大陆上。

这些年来,他们夫妻在鹿鸣岛以教书为生。

当然,他们发现鹿鸣岛上的教育,和大陆上不太一样。

虽然,儒家的典籍的确是需要学习,但更多学的是其他,比如说算数、格物。

诗词歌赋,那是兴趣。

狄三郎夫妻过去后,感觉和儿子一比,差得不少,就开始新的学习。

结果狄三郎在格物上很有天份,张氏更多是用来写文章。

夫妻两个人活得极为充实,后来就是教书育人。

直到他们想要看看儿子狄晨,才收拾一切,到了大陆,小女儿也跟着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