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4章:日进斗金!(1 / 1)

在江雯回房休息前。

苏霖把第二天股市方面的信息条给了对方。

一直到晚的七点多。

米萨和江雯回来了。

两人回来的时间,刚好是晚饭时间。

吃完晚饭,米萨和江雯到苏霖的书房,向他汇报公司的情况。

“老板,昨晚,在欧美股市,最终我们获利138万美元。”

这是一个晚的,包括伦敦交易所,纽约交易所,巴黎交易所等等欧美的交易所,这个获利在六十年代自然不少了。

如果分散在欧美各大交易所,其实也算不太多。

“在今天,我们在亚洲股市,获利也有95万港币。”

昨天获利过百万港币,今天也有将近百万港币,苏霖觉得算是不错了。

至于欧美的,可能要到明天才知道。

“除此之外,国际黄金价格,在我们下班前,黄金价格大概在27美元每盎司。”

这是苏霖投资最大了。

花了一亿美元来炒黄金期货。

米萨和江雯都是最担心的,她们安排了两个人时刻盯着黄金期货。除此之外,像其他贵金属期货,大宗货物期货,都有陆陆续续买入。

“老板,我们今天还面试了百人,都是那些员工认识介绍来的。”

江雯把面试的资料给苏霖。

苏霖拿过去看,发现很详细。

基本,都是金融专业毕业的,只是他们回到香江都比较难找到工作。

如今,寰宇国际集团给出的福利和薪酬算是很不错了。

“不错,如果没问题都可以录取下来。另外,人事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管理层,你们也要确定下来了。”

两人把公司的事汇报完后。

苏霖再把明天,也就是周四的信息条给江雯。

第二天午。

江雯和米萨先回公司,苏霖吃完早餐,和保镖也开车往寰宇国际集团过去。

苏霖到寰宇国际集团。

此时,公司职员已经将近百人,比起前些天还要热闹许多。

在发现是老板来的时候,那些第一批员工急忙过来和苏霖打招呼。

苏霖点点头回到董事长办公室。

过了一会江雯走了进来,并且送了一杯咖啡进来。

“江雯,你问问我们那些员工,哪位喜欢文学作品的?”

文学作品?

虽然江雯觉得有些奇怪。

“老板,我平常也有喜欢看湾湾那边的言情。”

“我最近写了一部作品。”

这个时代的香江,正是武侠最火的时代,江雯还奇怪老板怎么有时间去写文学作品。

等她出去,很快,有两位戴着眼镜,都是二十多岁男子。

正是江雯介绍来的第一批员工。

这俩人并不是故意在老板苏霖面前表现,而是平常他们确实喜欢看武侠。

“你们喜欢看文学作品?”

“是的,老板。”

李邦周说道。

“老板,我平常有时间都看的。”

徐骏也说道。

“那你们看看我写的如何?”

这俩人有些奇怪。

苏霖把他从1号芯片抄写的《寻秦记》递给这两人。

这俩人急忙接过去看。

《寻秦记》是黄易经典代表作,在九十年代才发表,现在六十年代中期,还早得很。

一开始,这俩人觉得苏霖股市厉害,并不意味着他文学作品也厉害,哪里想到,前面文字就把他们吸引过去了。

一个现代人穿越回到战国时期的秦朝,这本来就是非常新颖的设定,这个时代,怕是还没有其他作者能够想到的。

这俩人越看越入迷。

苏霖这段时间,因为只能依靠笔来抄写,不是电脑的情况下,也就写了前面几万字。

“老板,你的作品写得太好了。”李邦周说道。

“确实很精彩,我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精彩的。”

旁边的徐骏也说道。

“那你们拿去《明报》《星岛日报》等媒体问问,这值多少钱。”

这俩人更惊讶,老板居然真的要发表这?

既然那样,这俩人也就准备替苏霖拿过去问问。

俩人先开车来到金墉成立的《明报》那里,李邦周先去。

在找到投稿的地方,他很快看到一位《明报》主编。

《明报》主要是以金墉自己为发表,再加时政评论一些,也就是成了现在香江比较火的一家报刊。

即使是那样,现在《明报》每天的发行量也就是三四万份而已。

算不太多!

而且,许多还是金墉粉丝冲着他连载的才购买的。

在香江,媒体报刊实在是太多了,但是,基本都是依靠马彩来生活的。

如果没有马彩,那么像依靠这些,也是一部分。

现在最出名的几份报刊除了《明报》《星岛日报》《香江商业报》等等,后来影响力比较大的东方报刊此时都还没有创刊。

李邦周把那份稿子递给那位主编。

实际,现在香江这方面的作者还是很多,许多人写了稿子,就开始投各家媒体,亲自把自己稿子送来的文人也不少。

李邦周本身戴着近视眼镜,斯斯文文的,还以为他就是这稿子的作者。

这位《明报》主编大概看了对方写的后,其实和武侠还是有点区别。

“不知所谓。”

主编的评论。

“不知道值多少钱?”

李邦周问道。

他觉得这很好看,怎么可能不知所谓呢?

“十块钱一千字。”

十块钱一千字?

在六十年代中期,算是比较值钱了,像倪匡一开始也是一千字几块钱。如果写得快,收入也算是很不错。

但是,李邦周知道这个主编乱来的。

那么好看的,居然才值十块钱一千字,那岂不是看不起他老板的才华?

“怎么可能?我看比金墉写得还要好。”李邦周直接反驳。

“呵呵,全世界金墉只有一个,像你这样的人,可不知道有多少。”

李邦周懒得理会这位主编,拿起那份稿子离开这里。

十块钱一千字,把他当成乞丐了吧!

李邦周怒气冲冲一样,往外面出去。

本来他还想亲自拿稿子去给金墉看看的,毕竟金墉才是明报的老板和总编,而且又是家出身,怎么都比那个主编懂得多。

不过,他想到这主编都这样水平,金墉那里怕是给出的价格也不高。更何况,香江媒体那么多,他还要去问问下一家。

李邦周从楼下来,徐骏正在车等着,问道:“怎么样?”

“那个主编说值十块钱一千字,他乱来的。”

“怎么可能?我看比金墉那些好看多了。”

“还说不知所谓,态度很敷衍很差,我们去下一家问问。”

李邦周和徐骏刚刚开车离开。

现在这位主编发现和其他作品相比,想到刚刚那篇的故事题材开篇倒是挺新颖的,如果不是老板金墉一直说要压价,那最高给三四十一千字还是可以的。

不过,现在他再出来,已经不见那个人的身影了。

“老宋,最近有收到什么稿子?”

此时,刚好四十岁的金墉,戴着眼镜,穿着西服,也是斯斯文文的样子。

《明报》是他一手创办起来的,而且基本都是发表他的作品。

但是,金墉很清楚,单靠他自己的作品还不行,还要培养更多优秀作者才行,所以现在《明报》还有倪框等人的作品。

这个倪框本来早已在其他报刊发表,也不算是他自己挖掘的。

“总编,最近收到的稿子都在这里。”

这位宋主编把最近收到的稿子递给金墉。

金墉拿过去看了,发现都是千篇一律的武侠,没有什么出彩的。

金墉摇摇头说道:“这些文章都很一般,很难让人继续看下去。”

“总编,其实刚才有一个人送了一篇来,其实题材挺新颖的,我看是一个新人作者,给价格十块钱一千字,对方不乐意,说比你写得好。”

“写什么?那个人在哪?”

“刚刚走了。”

因为明报收入不高,所以,金墉一直让下面的编辑把价格压下去,这也导致了,有些很有才华的作者不愿意到这里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