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瑾乘着结婚的时候发动兵变是跟朱宣商量好的计策,朱瑾的上千名精锐打扮成轿夫、马夫、脚力、戏班子等各色人等跟随朱瑾轻易的就混进了兖州,兵器都装在装聘礼的马车上,入城的时候守城的将官哪个敢查?
而朱宣的大军就在距离兖州城数十里外接应朱瑾,只要城中发出讯号,城外的人马可以在半个时辰内赶到兖州,全盘接收兖州的防务。
事情进展的很顺利,自此,朱宣和朱瑾占据两镇,互为犄角之势,倒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而这股力量也正好跟朱温接壤,原本朱温的实力远超朱宣,现在加上泰宁军,两镇联合,朱宣就不免有些自我膨胀了起来。
可暂时朱宣当然不敢向朱温开战,因为现在全靠朱温在前面挡着秦宗权,他才能够从容的发展自己的势力,如果一旦与秦宗权正面交锋,朱宣心里还是有些犯怵的。
当然朱温更加没有那个精力来对付朱宣他们,所以双方都心照不宣的各自守着自己的疆界,现在天下大乱,能够割据一方而不被人吞并,就已经十分不错了。
可这样的乱局同样是一种机会,就看谁能够脱颖而出了。朱温可不想成为别人的阶下囚,就算不为自己,为了妻儿老小和自己下辖的百姓不受欺凌,他也一定会让宣武军强大起来。
朱温乘着这时秦宗权应付时溥的时机,尽量修养生息,发动部队帮忙屯田,尽可能的让本土的粮食可以自给自足,因为光靠在江南购买粮食的话一来需要调动大批的人手押运,二来也耗费运费。宣武军地势平坦,如果把荒地都种起来,完全可以自给自足。颍州还能种水稻,在小麦吃完之后就可以吃上颍州的大米,不用啃那些高粱等粗粮。
亳州、宋州、汴州在秋天依然以经济作物为主,这样也能让百姓们多挣一点银子。
朱温整日和敬翔等人商讨发展生产的事情,由于境内的煤矿、铁矿、铜矿等大都在亳州境内,所以必然的亳州就成了宣武军的经济基地。大型的高炉冶炼厂已经竣工,这标志着朱温他们的炼铁水平已经赶超了其他地区五六百年甚至更多,格式兵器的质量比其他藩镇高了不止一个档次,用高炉生产出来的钢铁要比其他地区用锻铁的方式生产出来的要好的多,简直不是一个档次的。
既然优质钢铁解决了,火枪的批量制作就提前提上了日程,第一批三千支步枪已经开始生产,毕竟那时候生产能力无法与现在比拟,三千支步枪也要造一两个月的时间,不过这种精密武器能够做出来就已经不错了,朱温根本没有奢望能造多快。
而正在这时,长安方面又有了变故,因为田令孜在成都的时候招募了五六万新军,补充神策军以前的消耗。五六万人分成五十四都,每都一千人,王建、韩建、晋晖、李师泰、张造等人就在其中,不过五人作为田令孜的干儿子,被安排在了李儇的身边,称为随驾五都。
可这五六万人的消耗也不小,且不说饷银了,就是五六万人的吃喝也是一笔很大的消耗。
如今天下各藩镇还进贡朝廷的屈指可数,都以连年征战府库空虚为由拒绝上交贡赋。也就是关中、山南、剑南、蜀中等少数州县还听朝廷号令,所上缴的税赋也没有多少,根本不够长安朝廷这帮大佬和神策军各营的消耗。
田令孜也感到很是头痛,他家里虽然有银子,可那是他多年来贪墨的,为了安全起见,都留在了他兄长陈敬宣那里,毕竟成都相对来说比长安安全的多。
这时田令孜就想到了处于河中的两座盐池,在那时盐池一直都是朝廷把持,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可在黄巢入关以后的这些年,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乘机占据了两处盐池,不过为了堵朝廷的口,还是每年给朝廷上缴三千车食盐以供国用。
这在王重荣看来已经是仁至义尽了,毕竟现在论兵力自己并不弱于朝廷,王重荣跟黄巢血战多年收复长安也是立了大功的,当时也没见你们支援我一分粮草和饷银。现在弟弟王重盈也是陕虢节度使了,两镇的兵力加起来就连如今风头正健的河东李克用也要让他三分,在他想来,自己对李唐朝廷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可田令孜现在竟然想收回盐池,这两座盐池可不亚于两座金矿啊,河中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不就是因为有这两座盐池吗?如果现在把盐池再还给朝廷的话,就等于断了王重荣的财路,这一点王重荣当然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