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种手段的危险也不言而喻,地道经常过早坍塌,导致工人被成批活埋。不过,与强攻带来的伤亡相比,这种损失并非不可接受,何况在很多情况下,挖掘地道常常是攻方的唯一选择。
除了动用工兵之外,有时,攻方还会使用当年最庞大的武器--攻城塔。但建造攻城塔的成本也极为高昂:它需要大量的材料,建造需要几周之久,也正是因此,有时,在战斗打响前很久,工匠们便会在后方准备好零件,以便在需要时能尽快组装。
攻城塔一般有三层。其中靠近顶部的地方有一部可收放式的吊桥,以便突击队可以冲上城垛。有些攻城塔的高度达到了27米左右,几乎相当于今天的7层楼。为避免塔身被点燃,或是被城内的重型武器摧毁,工程师们还会在塔的外壳上涂抹湿泥,并覆盖用醋浸泡过的牛皮和羊皮。在极少数情况下,工程师们甚至会在正面安装铁板。至于攻城塔内部则可以容纳几十名士兵。
虽然攻城塔威力巨大,但将其移动到位却相当艰难。期间,攻城方需要冒着箭雨填满护城河和壕沟,并清除附近的栅栏和障碍物。随后,一大群步兵会将它推到城墙脚下,但同时,缓缓前进的塔楼也将成为各种武器的靶子。
正是因此,操纵攻城塔的人都像是机器上的齿轮,都有明确的任务和分工:其中有些人负责把攻城塔移动到位,有些人则拿着水桶站在一旁,以扑灭塔上燃起的大火。与此同时,在塔楼的最底层,还可能安装了一部破城锤,在靠近墙基后,士兵们会用它不断破坏城墙,而高层则布置着弓箭手、弩手和铠甲骑士,他们有的要用弓箭压制墙上的守军,有的需要在攻城塔的吊桥放下时一举冲上城头。
尽管上述手段威力巨大,但它们其实也是进攻方的最后手段:换句话说,如果用攻城塔和地道也没能攻破城堡,那么,攻城便会有失败的危险。一般来说,如果战斗持续大半年以上,进攻方就会遭遇补给困难,部队也会因此士气低落,另外,在冬天会大量产生冻伤、夏天则会爆发传染病和瘟疫--虽然上述问题同样困扰着守军,但由于攻城方的规模更为庞大,因此,他们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攻城战会转化为消耗和僵持,进攻方有时也会组织大规模攻击,但其频率已经大不如前。双方盼望的,都是对手的补给提前耗尽,或是营地内爆发瘟疫,进而被迫投降或撤退。
此时,攻守双方都会使用心理战,以迫使对方相信战斗已经毫无胜算。1096年,在威尔士的彭布罗克城堡,温莎的杰拉尔德率领的部队遭到了围攻。弹尽粮绝之际,杰拉尔德想出了一个办法:把城内仅剩的4头猪杀掉,然后扔到城外。敌军看到了这些猪,以为城内依旧粮草充足,于是只能撤军离去。
不过在卡拉布里亚,守军抵抗到底的情况相对较少,相反,如果条件不利,他们就会宣布投降。此时,他们会派出一名挥舞白旗的信使,并把城堡的钥匙交给敌军指挥官。
城堡守军投降时,会向敌人交出象征身份的佩剑,以及城堡大门的钥匙
一旦驻军投降,双方就会停止敌对行动,守军将销毁武器,并筹集“赎城费”,而进攻方则会在谈判桌上不断施压,以期获得最有利的条件。期间,双方也会讨论如何处置守军这个棘手的问题:有些下级士兵可能会被遣散,有些可能会遭到屠杀,至于贵族和骑士遭受的处置包括了流放、剥夺个人财产,还有游街示众等,如果胜利者认为一些人罪无可恕,他们也会将其长期监禁甚至是残忍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