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随着最近的不断刷屏,高成本电池在技术的不断更新下,成本逐步走低,这个应用的机会已经重新到来。
苹果最先冲上来并愿意交保护费,还千方百计想要形成高端垄断局面,趁机把其它对手都踩在脚下。
只是谈到这里,杨铭就变得有点为难了。
一方面苹果真心有这个实力砸钱,为了保住市值和优势,两千多亿美元储备抠出一点几十亿,并不算难事。
但另一方面他并不想形成寡头局面,因为羊毛出在羊身上,电池成本提高了,最终花费还是要转嫁到消费者手中,市场上只有这一款高容量,你不花钱谁花钱?
杨铭就不太喜欢没有良性的竞争,虽然他不生产手机,但想看到更多蓬勃的局面,或者国内品牌在竞争上的绽放,这有利于两种体系的竞争制衡,最终利于他灵活和定价。
如果只是苹果一家独大,干掉了所有对手,它们会断绝自己的选择面!万一杨铭中断了合作想找别家,就面临着没人能补的局面!
如果公司是多股东的局面,甚至还会以为这个决定,让董事长下台。当然他目前持有大部分股份,但也不想跟钱过不去。
“从长远来看,有竞争才是对我们最有利的。”李薇明白他的心思。
“那我们要不要收保护费了?”杨铭问。
“收!但不能收独家的!合同文章很容易做,你可以针对不同的平台展开不同协议,让苹果知道对手始终存在,也能给我们避开垄断的麻烦。”
“对的!”杨铭确实感觉到后者是需要防范的,因为有些国家技术玩不过,确实就喜欢抠法律条文。
“该找谁?”他的下个问题。
“让它们自己来表现。”李薇说。
……
之后业内就有消息传播,苹果库克亲自到了中国造访麦克斯韦公司,分析其在手机电池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步,不再局限于大块头的动力电池。
能够具备便携性、小型化,这第一要影响的就是移动设备,手机、平板、笔记本……都是受益的一批。
这之后的情形如同鱼食撒向了湖面,一大帮品牌都疯狂涌来了上来,各种电话打来、各路司高层上门,各种商讨不断。
随之而来就展开了李薇的补充战略:他们选取国内的一个合作的伙伴,并且以更低的价格,供应苹果一千,那么国内只要七八百。
这可以打个好名声,树立民族企业形象,但这些都是次要!不是关键!他们是做生意而不是做慈善,这么做的原因是扶持竞争。
如果有两家在市场上激烈角逐,作为电池公司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对于电池的定价、对于市场的选择,完全由他们来操作!
就能避免了苹果一家独大,它干掉所有对手后让电池公司没有第二客户可选,反倒受制于苹果的需求量,不得不为利益让步。
虽然不一定会发生,虽然发生了他们依然可以扶持别的,但既然可以顺畅的赚钱,就没必要中途给自己找不愉快!
两种阵营展开,让你们任何一家都得装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