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昨夜率五百精锐骑兵,取道中谷,如果不出意外,现在就应该在这边的山上,只需时机一到,就马上冲下山来。”
程咬金顺着传令兵指的方向望去,他右边的岭上,山势陡峭,暗黄色的土石与干枯的树木和大量的枯枝落叶结为一体,成了伏兵的天然屏障,叹道:“果然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想常人之不敢想,真将才也,看来我真是老了。”说完,对着那传令兵命令道:“传我将令,左卫主力马上集结待命,骑兵为前部,调所有弓弩手到前营,准备迎战敌人下一轮攻击。”
“诺。”
这一天似乎过的很漫长,贺鲁的王帐前,虎喇次,贺鲁亲封的突厥第一勇士,心腹大将,雪狼群的统帅,正在清点着下一轮进攻唐营的士兵,在他的眼里,他那至高无上的可汗的命令永远都是正确的,他是那么的英武勃发,先是以疑兵断了唐军的粮道,除了杀伤大量的唐军外,还烧毁了他们大部分粮食,又调动了将近一半的唐军回援,现在硬是把不可一世的程咬金困在鹰娑川,进退不得,一旦程咬金离开了眼前的险要地形,他们的铁骑就会把这些唐军冲的粉碎。经过几天的攻击,贺鲁已经断定对面的唐军已经是强弩之末,所以现在虎喇次接到的命令,就是率领突厥精锐四万铁骑,乘着快到日落,唐军要生火做饭之际,对唐军大营做最后的攻击,力求活捉程咬金。
随着一声长长的号响,虎喇次挥动着的狼头战旗开始指向唐营的方向,这些白衣白甲,手执弯刀的草原恶狼开始毫无顾忌的向唐军大营冲去。和前几次一样,他们很快就遭到了唐军箭雨的问候,只有等其中的一部分人中箭落马之后,才能艰难的突到唐营门前。但是,这次他们感觉到和前几次不太一样,的这箭雨似乎比前两次更猛烈,而且怎么还不停?
突厥名族民风彪悍,作战也以勇猛著称,打起仗来一向是只看着战旗的方向前进,所以一直等这些草原恶狼由于谷内面积狭小而拥堵不堪时,他们才抬起头往左右看,原来的敌营大门两边光秃秃的山上站满了唐军的弓弩手,一直紧闭的大门也打开了,大队的唐军冲杀出来,很快,战场就由峡谷中间不过十几丈宽的沙石路拓展到两边由于水力侵蚀而形成的河道里和相对平缓的山脚下的平地上。不顾死活的突厥兵遇上了压抑了好几个月却第一仗就大败,而且还要硬着头皮没日没夜的防守了好几天的左卫唐军,真可谓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战斗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在这拥挤、狭小而又充满仇恨的鹰娑川峡谷里,顿时喊声震天,杀声动地,七八万不同民族,不同服饰,不同兵器的士兵绞杀了在一起,血光冲天,人喊马嘶,惊天动地。
战场瞬息万变,稍微一点小小的力量就能在顷刻之间打破战局的平稳,从而分出胜负。程咬金似乎看到了这个时机的到来,亲自带着百余骑冲出营门,杀入阵中,虽然年近六旬,但是一杆长槊依旧舞的虎虎生风,到底是世之虎将,他所过之处,无人能挡,那些突厥士兵纷纷落下马来。在很多野史小说中,都说程咬金做过瓦岗魏国皇帝,命号混世魔王,善用宣化板斧,而且只会三招……这些都是后人为了增加演义的元素而杜撰的,实际上他并没有做过皇帝,而且是一位善使长槊的虎将,勇猛异常。
程咬金能看得出来,贺鲁就看不出来吗?要是这样的话,恐怕他连西突厥都统一不了,更别说进犯大唐了。很快,一支全部黑衣黑甲的,装备打扮明显异于正常突厥士兵的部队,约有几百骑,不错,这正是贺鲁的精锐——雪狼群,他们在虎喇次的统领下,绕过前来阻挡的唐军,直奔程咬金而来。两队交锋,都是精锐,见面毫不留情,第一轮冲击,就有十几朵血花飘过。不错,贺鲁给了虎喇次他的亲勋卫队,可见他对此战的重视。
此刻战场上的形势,被正在山上的苏定方看的清清楚楚。他带着五百精骑,马匹摘铃卸甲,士兵轻装简行,经过一夜又是半日的时间,绕过第一座山峰,直接向左边这座比较平缓的山脉开去,终于,在今天中午翻过了这座大山,到达半山腰的一块凹陷处隐蔽起来。所有的士兵都是严阵以待,只需要苏定方一声令下,他们这些人就可以冲下山去,向突厥人、向左卫军证明什么叫精锐,但是,苏定方却迟迟不肯下令。
秦广桓认真的观察着眼前的战况,分析着眼前敌我的态势,同时也揣测着这位大唐战神的心理。其实长期以来,苏定方的形象也被野史小说所扭曲,和程咬金不同的是,苏定方被安排成千年反派,虽然能征善战,却是反复无常的小人。在比如《隋唐演义》中,他就被安排为军阀刘黑闼的爪牙,而事实上,这位战神一生之中几乎没有败仗,而且赤胆忠心,天日可鉴。这里面的事,在前文里有叙述,后面会写道,在这里不多浪费笔墨。
在古代冷兵器的对抗,或者是现代白刃战格斗中,都是讲究一鼓作气。也就是说,要在开战之前保持着高度的紧张感,这样在开战后才不会落于下风,这和现在运动员比赛前热身的道理是一样的。但是,战争,那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高强度的剧烈运动,只要到达一定的时间,哪怕是你的神经再紧张,你的身体也会更跟不上趟,不到半个时辰,大批的军士就倒了下来,站着的士兵挥刀速度已明显不如刚才,而苏定方等的,就是这样一个时机,现在,这个时机到了:
“全军听力,上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