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9年的一天,西北庭州莫贺城郊的官道上,刚刚下过的雨水星星点点的汇在一起,使这条本由黄土碎石堆成的大路变得坑坑洼洼,泥泞不堪。不过这倒与路边上那绿油油的水草地非常相称,偶有一阵风略过,粘在草上的水珠便滴落下来,溅在草根处早已汇集的雨水中,泛起一丝涟漪。
“哒哒……哒哒……哒哒……”
从土路上传来的急促马蹄声打破了这份西突厥草原上难得的宁静,三匹健壮的蒙古马蹄下水花四溅,马上突厥武士面无表情,只是不断的挥动马鞭,向城内飞去:“六百里加急邸报,行人闪开”。行人纷纷让路,马则毫不减速,直奔王帐而去,眨眼之间,便没了影子,战马跑过路面上,的只留下几道乱糟糟的蹄印,一直申到城门深处。
帐外的牛角号响还没停,豪华的王庭牙帐内,已经聚集了突厥五咄陆部和五弩始毕部的各个俟斤和啜,已及一些重要的官员武将,都在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究竟出什么事了?长鸣牛角号,这肯定是有重大的国事发生,西突厥几乎所有的重要的官员都已经立于王帐之中,十大贵族首领全部到场,咄陆部的五位俟斤和弩始毕部的五位啜站在最前面,虎背熊腰大俟斤阿史那贺鲁坐在帐前的虎皮坐上,铁色的脸面让人捉摸不定。
阿史那贺鲁,西突厥开创者阿史那室点密的嫡传子孙,天潢贵胄,乱世枭雄,西突厥草原的狼王霸主,天空中不落的海东青。
三年前的西突厥草原狼烟遍地,处处锋镝。
阿史那贺鲁作为咄陆可汗的继承人,有着大好的宏图霸业等着他去实现,然而,当时西突厥新立的乙毗射匮可汗为了一统西突厥诸部,开始了对手握重兵的咄陆部人的攻伐,乙毗射匮可汗名为阿史那欲谷,本为东部突厥始毕可汗之子,从东部突厥逃难到西突厥,趁着西突厥贺莫咄的叛乱而站稳了脚跟并逐步壮大。西突厥乙毗咄陆被其 击败而众叛亲离,逃往吐火罗,而作为咄陆叶护的的阿史那贺鲁也遭受到乙毗射匮的疯狂围剿而朝不保夕,行将灭亡的阿史那贺鲁在危难之间抱住了一根足可以可以建造一艘豪华趸船的救命大木,那是东方世界最强大的军队——唐军正在进攻西突厥的龟兹,他像一匹狡猾的野狼,在危难之时收起了自己的爪牙,贺鲁率执舍地、处木昆、婆鼻三部归而转而依附于强于乙毗射匮可汗数倍的大唐。并派兵协助唐朝征服龟兹。
此时的李世民已经灭掉了北方最大的敌人——东部突厥劼利可汗,九姓铁勒诸部和西域九国胡也大多望风而降,向东亲征高句丽,高句丽至此一蹶不振,向西答应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求亲,送文成公主入藏,而向南除了使云南六诏臣服之外,中国最牛的外交官王玄策更是两度一人灭一国,使南亚的尼泊尔、印度臣服,大唐可谓空前强盛,如今只剩西北方的西突厥尚在为祸作乱,贺鲁的归降使这位雄才大略的天可汗喜出望外,已经暮年的李世民误以为自己已经完成了贞观之治的最后一块拼图,亲自在长安太极殿接见了他,封他为大唐昆丘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将军。其实李世民的打算也很有意思,劳师逸远的唐军一旦撤离龟兹,已经在西域经营多年的乙毗射匮可汗必将卷土重来,而贺鲁作为突厥嫡传贵族,身份尊贵,在西突厥部族中的号召力非同一般,与乙毗射匮可汗又是死敌,扶植贺鲁,分化西突厥的谋划便就此展开。于是,李世民恢复了阿史那贺鲁在突厥的泥伏沙钵罗可汗的爵位,并以阿史那贺鲁为瑶池都督,让他召讨西域不服调遣的诸部。
有的猎人就是这样,玩了一辈子鹰,却被鹰啄了眼,阿史那贺鲁利用大唐雄厚的国力支持,已及朝廷给予的职务之便,很快便打败了乙毗射匮可汗,将其赶到葱岭以西,并且控制了突厥十大贵族,统一了大部分西突厥部落,实力大增。而此时,他却露出了自己凶狠的獠牙,将自己的目标转移到了为难时刻给予他庇护的大唐,他就像那条路边冻僵的毒蛇,在他苏醒之时却要向这位唐朝农夫发出致命一击,派去长安的密探一批接着一批,边境榷场外围一再增兵,而今天,这些密探以邸报为幌子,给他带来了一个足以使他手舞足蹈的消息,而他的却丝毫没有表现在脸上:
“各位俟斤,首领,刚刚得到长安邸报,李世民已经于十天前病死在皇宫,现在长安正在举行国丧,所有的政事都是李治那个小孩子在处理,不知各位……怎么看?”贺鲁说完后,便抬头扫视王帐内的众贵族和官员。
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一惊,这位曾经被突厥人尊为天可汗的一代明君,同时也是剿灭东部突厥,生擒劼利可汗,让突厥人成为亡国之奴而不得不投降依靠的大唐皇帝就这样死了,他们面面相觑,震惊之极
“禀可汗,这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大唐皇帝的死,正是我们统一各部落,复兴突厥的时候,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王师统帅虎喇次有些兴奋的说道。
此话一出,王帐内又是一阵讨论声,胡禄居部的俟斤莫尔格接着;“虎喇次将军说的对,如今大唐皇帝新丧,内政不稳,一定会调大唐最精锐的左右卫军回防长安,以备不测,如此边境必定空虚,此时发兵各个部落,大唐必定无力救援,真可谓是天赐良机啊!”
贺鲁满意的点了点头,没有注意王帐内其他人的讨论声,莫尔格继续说到:“以我们现在五咄陆部和五弩始毕部实力,暂时还不能和大唐相抗,若是统一我突厥各部后,就有足够的军队和物资,到时候在挥师南下,兵发长安,一定可以报我突厥灭国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