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里面有个关键问题,货运商队的运粮回购,各级府衙一定要保证现银交付,才能保证运粮行为的积极性,不然这么精妙的一个计划,会因为个别官员的小心思而误了大事!太子,你今日就代朕颁下召曰,必须针对此个问题严查不怠,一经发现贪腐或贻误问题,当场革职审办!”
李显赶忙起身接旨,这个问题的确至关重要,一旦影响到商队运粮的积极性,长安城再是发展也始终绕不过缺粮的窘境。
一旦因粮食过度缺乏,而导致良好运转的商业运营出现变故,那可是灾难性的损失啊。
八百里秦川之初由于当时人口稀少,粮食自给自足不是问题,但在隋唐时期,关中平原周遭的环境开始恶化,农业优势逐渐下降,相对而言人口却增长了几十倍。
虽说隋炀帝在隋唐时期修建了京杭大运河,但大运河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距长安约八百里,且三门峡狭窄的河道和水位的落差,使得粮食船难以上行。
在航道最窄的区域,从洛阳开始的送粮草的队伍到达这里,成千上万的平民,依靠人力资源,爬上陡峭的高山。
他们拖着一艘艘粮食船驶往安全地带,前往首都长安,也就是说,那时修建大运河的目的地实际上是长安城,这次航程的最后一部分是用人力建造的。
长安有上百万人,没有足够的粮食去生活,甚至根本的生存问题都无法解决,何谈商业贸易的繁荣?
李显自幼在长安城长大,再衣食无忧,也会受到相关教育,又怎能不知这座城市对于粮食的渴望。
改道江南的运粮计划,因当时落后的交通条件,以及简陋的路况状态,即使每日里的运粮队从不间断,也会因规模无法企达而遭受巨大限制。
一旦商队运输参与进来,就等如全民性质的加入其中,就会极大改善缺粮问题,那可是事关生计的生死大事。
而目前的状况是,因为之前不起眼的一座商贸城的建立,就连带着产生大规模剧烈变化,可见当年李之与高宗秘密打造的商业计划有多么恐怖的前瞻性了。
此时终于开始见了成效,高宗的极度振奋之余,对可能发生的官员不作为深痛恶觉,李显当然比旁人更能理解。
饭团看书
那时候可没有蝴蝶效应一说,但以商贸城这个微小的变化,而带动起来的整个区域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却是不容争辩的事实。
包括与李之关系良好的几位王,尽管之前第一时间就不同程度的参与到计划当中,实话说并没有哪个人真正体会到此刻的巨大影响力。
正如此刻的明王府,围绕着李之,就有轩王、淞王、新老明王、建成王、南江王、俞太尉。关鲁公等人。
他们无一例外就是为着今后发展而来,其中的轩王,更是身负皇上重托,自洛阳匆匆赶回来。
“正文,如今的长安城因为商贸城的运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可是不过愈,我承认当初尽管积极参与了,实际上心下的不以为然还是多少具有的,但此时此刻,我要对你深施一礼!”
开口讲话并被李之制止施礼之人,正是远道而来的轩王。
之前因为皇上身在长安,并钦口玉牙称呼李之李先生,故而在场这些人只能跟着如此称呼。
如今高宗远在洛阳,称呼正文更显亲切与熟络,所以他们全都改口加他名号了。
李之也不矫情:
“那我也实话实说!当年打造这个经济圈子,我自己也是信心不足,而是经由皇上一番教诲后,才算真正意识到它的无可替代!我承认,因为商贸城的出现,而导致周围百里都出现了巨大变化,而不仅仅只是我们的长安城,直到前几天,我的心才算是松弛下来!不容易啊!”
淞王叹道:“这种结果的确超出了所有人预先判断,包括我们在场的老几位!那句老话怎说说来着?于无声处听惊雷,正文,你的一番操作很是羞煞了一大批人!老庄所谓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概也就是这个道理了吧。”
李之猛然间一怔,他一直以为于无声处听惊雷出自于后世的鲁迅之口,不料想穿越一千多年前,已经有此说道了。
这不是重点,他也不是神仙,至少目前不是,所以也很得意有人如此夸赞自己,毕竟他自己都觉得,当初的计划见效后如此精妙。
不过面对一种当朝大佬的虎视眈眈,该有的矜持还是要保持的:“我可不认为单凭某一个人,就能取得如今效应!”
淞王道:“那是自然,但你在其中至关紧要,于是接下来还要你指点迷津四公子李兴李善朝!”
“淞王大人,何出此言?”李之的惊诧并非假装。
淞王望向轩王,后者笑道:“不得不说,满朝上下都在畅谈此事,但中间层面出现了些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