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作为为皇帝身边内禁亲卫队三首领,没跟去洛阳的原因,就是被留下来看护皇宫内院的,想来洛阳那边有消息传来。
果然他说道:“洛阳那边传来密报,上阳宫与紫宸殿内,已绝少有李姓嫡系军方势力,唯有的数位也是太子身边之人。圣上目前住在上阳宫,周边一天十二个时辰里都有人在监视,包括咳嗽次数与时间间隔,都会有人第一时间传报!”
李之说道,“这是必然的,但圣上不会毫无所知,为何任由其如此嚣肆?”
“圣上一直在伪装,每日里一副病入膏肓模样,断然不会因此而惊动对方。”
“应该还有其他重要的事吧?”
“武后年中从封泰山回来以后,就屡劝圣上去封中岳,圣上借口病患愈重,始终在推诿。他料想武后如此积极怂恿自己,怕是有何阴谋,特来命我转告与你,看看有无办法一探究竟!”
封泰山是一个帝王最为浮夸的举动,其庄严炫耀之盛,其宗教含义之深,远出其他典礼之上,仪式隆重,耗费甚巨。
但为帝王对神明的最虔诚之举,历代明主贤君多遵行此种典礼。
其中具有神秘之义,圣灵之旨,借此使凡世之君王与宇宙之神?,得以相接,得以相通。
更进一步说,皇帝的封泰山,也可以表示皇帝盛德之隆,配得上尊崇上天之神。
在祭典中,皇帝以四海清平,万民安乐,敬告上苍,并对上苍加佑,恭致谢忱。
武后曾记得少女之时,随侍太宗皇帝,亲见封山盛典,当年就极其喜爱,并非喜爱典礼之隆重,而是喜爱帝王之尊荣显贵,典礼之堂皇美观。
事实上呢,封山之行是朝廷皇族和百官一个长而缓慢的行进行列,行经村镇、城市和原野,朝廷行政之常轨为之紊乱,沿途地方为之糜烂,实在无异于整个朝廷跋涉长征。
千千万万的人马车辆,和王公贵人的侍卫兴师动众不说,沿途道路桥梁,必须事先修整坚固,使能负荷车辆的重载。
一路停宿的地方,地方官必须给王公、武将和他们的眷属、随员,准备饮食居室,把地方官弄得手忙脚乱,昼夜难安。
对于地方官而言,得罪了王公贵人的小吏,更该大祸临头了。
封泰山与祭天地不同,因为封泰山的性质极其隆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可以举行的。
非值国家太平,物阜民丰,或开国鼎盛之祥,或拓疆克敌之庆,皇帝没有理由举行封泰山这种大典。
此种大典不宜轻易举行,无须明言,妇孺也都知道。
当年太宗之父高祖陛下,乃大唐开国之君,虽经诸臣之请,仍自愧德薄功微,不敢僭越,就因为唐朝开国大都仰赖太宗的汗马功劳。
李之问起:“阴谋或许会有,但绝不会明目张胆,欲想借圣上车马劳顿,促疾发作才是真!”
不只是李之熟知历史后事,高宗本就命不久矣,在泰山上做些手脚,会遗有阴谋最终败露之危,那时即使武后登基坐了殿,照样会引发暴动。
所谓的山上阴谋论,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因而他才会有此一说。
李楹叹道:“此类考虑,圣上不会忽略掉,但武后前段时间,攒动了很多王公大臣,群谏此事,规模还不小。因圣上期朝政主要依赖武氏处理,尽管仍掌握实权,也不能将其激起火气,故而将心中不忿宣泄与众臣。”
“借用的理由呢?”
“圣上下诏称:寡人夙夜起居,唯上苍是惧。今彗星出现于西方,斯乃上苍示警,寡人不德,未尽爱民之旨,万方黎庶,不克安享太平之福。夫封山一事,乃旷古盛典,不宜常行。况今百姓贫困,元气未苏,封山之行,纵极俭约,亦必费民之时,劳民之力。既非以取悦于上苍,亦无以有获于民心。是以特下诏书,前议封山之典,当即停止举行。”
“彗星?借此取消封禅之行,倒也合理。”
“但在广州之事传至洛阳后,武后再一次提及此事,尽管圣上曾与之明言:扫净庭院,即可祷告,此心虔诚,何需供坛?何况朕命不久矣,何必登高山祷告,封数尺之土呢?谁曾想,武后闻言一怒而去,已是借口身子不适,已数日不登殿参政,这是在行逼迫手段了!”
“武氏这厮心肠忒毒,如此屡次三番使些手段,哪里还念夫妻情分?”
“所以,圣上决定一行,便另行传来圣命,嘱咐你前往一探究竟!”
李之一时间陷入沉思,此举显然与历史记载不相符,难道遗落了曾果有如此一行?还是因自己,令历史进程有所变化?
他暗中前往并没有什么,但他确信武则天的阴谋就设在了明处,自己此行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意义。
因为高宗身体状况他最清楚,其至少还有一年寿限,绝不会舟车劳顿,引发病患。
若想自己前去阻止,之前一切努力就白费了,武后必然对自己恨彻入骨,再有太平公主之间斟旋,怕是也无济于事。
联想到太平,李之眼前忽然一亮,“凤佘兄,若我有办法延迟数月时间,会不会能合圣上心意?”
李楹点点头:“这是必然的,圣上就是觉得无法再行推诿,才命我找的你!”
“你那里可有秘密通过驿站八百里加急的传讯渠道?此事不能稍有外泄!”
“李先生,这一点且放宽心,保证神不知鬼不觉送到圣上手中!”
“那就好,明日我就修书一封,凤佘兄立即送往,等上两日,就能知道圣命回复了!到时候再决定我去或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