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的书房里亮着青灯,面前站着的几个人,就是去尾随典宇的。
“先生,如你所料,跟着那位邻居,果然发现了吕布踪影,那吕布确实是往司徒府去了!”
“只不过,咱们那位邻居,着实是有些诡异,跟着跟着,一个拐弯就没影了!”
“是啊,要不是亲眼所见,我们都不敢相信!”
“先生,会不会我们遇见鬼了?”
贾诩眉头一皱:“此事到此为止,你们下去吧。”
典宇在梁愣住:卧槽?白来了?什么都不说,就散了?
不过有一说一,还是有些收获的。
若不是今天来偷听,他根本不知道贾诩竟然从他这里下手,摸到了吕布的踪迹。
“真是个聪明人啊,若是把他招揽过来,日后又是一大助力!”
不料正想着的时候,下面的贾诩突然抬头向面看来,同时朗声笑到:“既然来了,不如下来一叙?”
典宇心里一惊,差点就下意识的应声。
不过贾诩虽然背着青灯,典宇不好看清他的双眼,但还是能够勉强感觉到,贾诩盯着的方向,不是他这边。
莫非,是在耍诈?
典宇沉住气,没有吭声。
贾诩便坐了下来,小声嘀咕:“看来是高看了这位邻居了,不过此人来历神秘,不肯透露姓名,一来了就挑拨太师和温侯的关系,一日不除,长安就不得安宁!我得写一份奏折,明日送到太师那里,把吕布和王允暗中结交等事情,一一禀明。”
他坐下后,果然奋笔疾书起来,写好之后,折叠好,就吹了灯往外走去。
时候不早,这个时间,应该是回去睡觉了。
典宇本想下去,但想到贾诩阴险毒辣,就在房梁多趴了一阵。
这么足足过去了半个时辰,外面突然传来了一声模糊的嘀咕:咳,还真是想多了!幸亏没人看见,不然又得被人笑话我多疑。
这一回,脚步声远去,典宇暗骂一声:果然鬼精鬼精的!
想着刚才贾诩要告密,典宇却很是担忧。
杀了贾诩吧,有些舍不得。
可若不杀,明天真的把密奏送去咋办?
思来想去,典宇突然冷笑一声,跳下去把贾诩写下的东西拿在了手里,
随即又点了油灯,在书桌写了一个字:来!
油灯灭掉,典宇几个纵身离去,他才前脚刚走,贾诩竟然再度折返。
点油灯,见自己写的呈文不见,桌子还留下个字,面色一凛!
“他还真的在!为何不杀我,只是让我过去?”
犹豫了一阵,贾诩还是悄悄地出去,不久就敲开了典宇的房门。
不料才开门,就有人执剑刺来,贾诩是贾谊之后,生在武威郡望族,君子六艺样样不在话下,险之又险地避开后,立刻拔剑还击,几下就刺到了几人。
剩下的几个往里走,却又被里面一人摸黑刺倒。
黑暗中,贾诩看着对面的人,见那人一言不发,心里骤然一凉:“是你!邻居?”
典宇怪笑起来:“文和,你和我联手杀了李儒的几个婢女,你说这该如何是好?”
当啷!
贾诩手的剑掉落在地,情绪崩溃。
这一刻,他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
杀了李儒的眼线,那今晚发生了什么,他就是说个天花乱坠,都说不清楚了。
“我当初也曾助你见太师,你为何如此害我?”贾诩的声音里,有几分惊恐,但更多的是愤怒。
“你帮我,我给你五百斤金。不过,你派人跟踪我,还想坏我大事,如今不能怪我。”
“我没想坏你的事,我只是想诓你现身,看看你究竟有没有混入我的府!就为了一件没发生的事,你竟然如此害我?”
“抱歉,事情重大,我不想出现任何意外!这么说吧,要不是你派人跟踪我,我也不会这么快找你,不过你既然自己卷进来,那我只能早早拉你入伙。多个帮手,倒也不错。”
贾诩冰冷的声音里,透着一抹压抑的愤怒:“原来,你已经算计好了!不过可惜你没算到一点,我贾诩,根本不会和你合作!”
典宇嘿嘿一笑,笑得自信无比。
“贾诩,我说你会和我合作,自然有十足的把握!”
“我知道,你虽然为董卓效力,心里却也有保全天子之心。”
“不过,董卓在一日,以你明哲保身的性子,便必不会和董卓为敌,而为我所用。”
“但事已至此,如今我布局已成,坐等收网,董卓不出几日必死,这个时候拉你入伙,为我和兖州通个气,倒也不错。”
贾诩听的沉默了一阵,这才开口:“你果然是在离间董卓和吕布,要二人为了美色而反目!兖州,你莫非是兖州牧曹操的人?”
典宇应了一声。
“曹操,真英雄也!能得贤士如你,何其幸也!”贾诩突然叹了口气。
“若我所料不差,你大概就是曹操身边的首席谋士典宇?”
典宇又应了一声。
典宇又把自己的通盘计划大概说了一下,贾诩听的许久默然。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谁能想到,你足不出户,却成了吕布这莽夫的智囊,轻而易举的反以王允做棋子,来实现自己的图谋!”
“曹公有你,何愁不成大事?我服了,以后但凡我能做的到的,我一定尽力帮你谋划!”
典宇笑了笑,走过来拍了贾诩一把,勾肩搭背走了进去,亮起了青灯,喝了几杯。
“董卓提亲就在这几日,吕布动手必然在这之前!吕布动手之时,就是我带走天子之日!原本我还想找钟繇商议此事,既然如今有了你,那就由你代劳,去宫中暗中办妥此事!”
贾诩一愣:“钟繇?黄门侍郎钟繇?他也是自己人?”
“还不是,不过这个人靠得住,有他帮忙,天子也容易出来。”
贾诩点头记下。
典宇迅速写了一封信,认真地盖了自己的印,递给了贾诩。
“这封信,明天一早就让可靠之人亲手送到兖州,切莫大意。”
贾诩见信让曹操调兵入关中接应,知道事关重大,便郑重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