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清晨,余孟从睡梦中醒来后,照例边抽奖边穿衣服。
就在他刚穿好上衣,还没来得及套上裤子的时候,抽奖轮盘停下了,指针指向那最为狭小,几乎看不见的S区域。
卧槽?!
余孟乍一看到S级,双眼撑圆,嘴巴不自觉张开。
[恭喜宿主,获得洗髓经]
[浃骨更洽髓,脱壳飞身去,渐几浑化天,末后究竟地]
[洗髓经,少林神功,由达摩祖师所创,乃内涤元神,脱胎换骨的无上内壮神功]
看见脑中竹册,余孟只觉不似真实,怀疑自己是不是没睡醒。
直到他哆哆嗦嗦的给了自己一拳,才终于相信,自己抽到了S级奖励,少林神功洗髓经。
像洗髓经这类神物,自然是再次引出天上虚影。
这次出现在云雾之上的,乃是一精瘦僧人模样,余孟看到隐隐有感,这就是少林达摩祖师。
寺内众僧看到异象,自是免不了一阵惊叹感慨,倒是让寺内日益凝重的氛围缓解了不少。
余孟整个白天都心不在焉,强忍激动,终于熬到深夜,在隔壁雅厕使用洗髓经。
使用洗髓经的过程相较阿罗汉神功要简单不少,没有肉体痛楚,反而阵阵舒畅。
洗髓经最大功效正如其名,掌握之后余孟整个人脱胎换骨,整个人散发出奇妙魅力。
若是向体内看去,便会发现其根根骨头宛若琉璃白玉,经脉也隐隐发出光芒,让人啧啧称奇。
余孟稍一运转,便发现内力在体内流转如同海浪奔腾,所行之处畅通无阻,几乎是眨眼之间便运转一周。
不愧是少林神功,比心意气混元功不知强到哪去!
感受身体中内力涌动,余孟大喜,稍一计算,便发现自己内力流转的速度提高了十倍不止!
此时的余孟已经踏入一流高手境界,而若想成为绝世高手,则需要满足一个条件。
当武者完成锻体之后,练出的内力是呈现气态,例如余孟所食七阳丸,其中功力最后便是化为气体汇于小腹。
这种气态内力,也被称为“内气”。
要想成为绝世高手,就要将“内气”凝结为“内滴”。
成为一流高手,内力贯通全身后,武者内力的质与量便达到了一个上限。
因为人体经脉数量固定,所能容纳内力也是固定的,除了一些特殊功法可以提高内力容纳的上限,想要继续提高,必须对内力进行压缩。
据前人试验记载,将内力于体内不断流转,多次循环后便会有部分转化为液体状。
这些液体状的内力,相同体积下比气态能量更大,破坏性更强,而且易于流转,被称为“内滴”。
因此,若是将全身内力凝为液态,有如大河奔流,便是踏入绝世高手境界。
想心意气混元功等寻常功法,便是花费数天功夫,不吃不喝,也不过能凝成一滴内力水滴。
但根据余孟的实验,经过洗髓经的洗礼,再以其法门推动内力流转,不足半日他便可化出一滴内力水滴。
可谓神速。
而且除去洗练身髓、内力流转迅速等优点,洗髓经还有三大功能:
一,是通过对经脉的改造,提高了余孟存储内力的上限。
二,是将余孟的无色内力转化为金色,不仅破坏力强横,还可与其他类型内力融洽共存。
三,是可以洗涤元神,但余孟还没有达到那个境界,暂时无法使用。
总之,获得洗髓经后,余孟有如脱胎换骨,许多原本没法用、不好用的少林绝学信手拈来,战力激增。
在这之后,余孟除了在各位首座面前,都偷偷运转洗髓经,暗自修炼,希望早日将全身内气化为内滴。
......
厚重白雪上,余孟背着背篓,独自一人走在回寺路上。
冬天到了,这个时代可没有空调暖气这些东西,柴薪是过冬必备的物品。
由于所需数量甚多,恰逢大部分入门僧已经完成了锻体,因此余孟等罗汉堂弟子,也被分配了砍柴任务。
午后,趁着天气暖和,众僧便会陆续走出寺门,进山砍柴。
每当这时,余孟便会拒绝其余僧人邀请,自己寻一偏僻小道,运转内力,加快步伐,直接进入山林深处。
待到了远离众僧,无人之地,便会在此演练下各种招式。
“单从破坏力看,这大摔碑手算得上少林数一数二的拳掌功夫。”
“只是出手太慢,而且没有般若禅掌扰人心智的神异,对付活人还是稍逊一筹。”
“倒是内力消耗不大,打持久战可以一用。”
余孟低着头,口中喃喃自语,评价着刚才所用大摔碑手。
随后,望向远方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少林寺,感叹道:
“没想到七十二绝技掌握大半,反而增添苦恼,不知哪个是差,哪个是好。”
所谓贪多嚼不烂,少林弟子往往只会精修两三门绝技。
余孟通过系统帮助掌握数十绝技,绝技又往往不止一招半式,因此即便天资甚高,却也时常陷入“选择困难症”,不知该用何种招式。
“现在倒是还好,若真遇敌,稍一犹豫,可能就身首异处。”
“要是有能够将众多武功杂糅到一起的方法就好了...”
余孟心中思索,突然视野中,一道红色身影闪过。
“嗯?”
身为一流高手,余孟瞬间抬起头,跟随一闪而过的红色身影看去,却只看到远处树后,一条大红长裙若隐若现。
竟然感应不到。
余孟神色严肃起来,自己修炼众多神功,对周遭感应清晰,然而神念却丝毫没有发现闪过的人影,而是靠肉眼看见。
若是换成一般人,恐怕只觉眼前一花,当做自己看错了。
身着红色长裙,难道是位女子?
可少林山中,为何会有女子?
余孟心中惊疑,在原地稍站一会,随即抬腿,重新向寺内走去。
管他是男是女,是人是鬼,和我有什么关系。
自己不过一砍柴武僧,还是少管这些。
余孟一提背上背篓,脚下生风,竟越走越快,转眼就看不见了身影。
树后,一个人影走出来,看向余孟离去的地方,不知在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