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六国退兵(1 / 1)

相比其他天骄,吴镇刚是最重要的。现在吴镇刚死了,等几个长老回到宗门,也会受到严惩,比死还要凄惨。

一名青灵宗长老一声怒吼,仿若要摧毁万物。

“来的好!”

王翦眼睛微亮,滔天杀气激荡长空,黑色披风摆动,手中长枪挥动,在半空中形成道道枪影。

轰!

顿时,王翦手中枪如长龙,蕴含无边威势,一枪刺出,正中对面青灵宗长老,让青灵宗长老倒飞而出。

六大帝国联军将领和六大宗门强者,都是面如死灰,士气低沉。

“战!”

“战!”

“战!”

与之相反,大秦帝国军队士气高涨,脸色涨红,扯着嗓子呐喊,刚才发生的一幕,让他们热血沸腾。

“快退!”

“宗主千里传音,他与宗门老祖攻打大秦帝都惨败!”一名宗门长老得到千里传音。

此言一出,众人脸色突变,煞白无色。

孤身一人的真火炎君,仰天悲呼道,不甘地看了一眼谷辰,转身逃跑,就像一条丧家之犬,消失无尽虚空中。

其余五宗幸存长老,带着沉重的心情,也是迅速逃离函谷关。

“撤军!”

悲凉的号角声,回荡战场。

听到要撤退,六大帝国士卒,飞速撤出战场,留下满地尸体。

看着敌军逃跑,王翦眼中杀机闪现,率领大军追杀。谷辰也率领一队人马向敌军方向杀去。

“杀!杀!杀!”

排山倒海的喊杀声,响彻云霄。听到后方的追杀声,六大帝国士卒惊恐万状,谁都不想死,自乱阵型,各自逃窜。

无边无际的平原,马蹄声狂乱,大秦士卒纵情驰骋,气吞万里河山。

将军王翦并没有率军一直追下去,眼下最要紧的是守住函谷关,于是传令鸣金收兵。

大军回到函谷关内,谷辰与众将领来到将军府。

“好了,谷百将你立下如此大功,我会即刻修战报呈帝皇。”

“对于统兵,你还有什么想法?”王翦看着谷辰问道。

“一切听由将帅安排。”谷辰微微一笑道。

“好。”

王翦点了点头,然后看向了身边王壮:“是不是军中还少一名万人将?”

“是的,将帅。”王壮立刻回道。

“谷辰,你可愿接手一支万人军队?”王翦问道。

“末将愿意。”谷辰立刻一躬身道。

“好。”

王翦点了点头:“按照你的军功贡献,我在战报中已提请帝皇升任你做一名万人将。待得帝皇诏下来,你便去接下那支军队。”

“诺!”谷辰对着王翦又是一拜。

正当王翦在将军府与众将领研究军情时,他所呈的战报已然飞速的传回大秦帝国的帝都。

帝都皇宫大殿之。

秦皇苦苦的等候前线的消息。大臣们对前线战事,并没怎么担心,毕竟,六国合纵都没有攻下大秦帝国,何况这一次,面对区区一个大赵帝国。

忽然,皇宫大殿外一声高呼:“皇,前线战报!”

秦皇顿时从龙案后站了起来。

只见一名士卒,满脸惊恐,喘着粗气,依旧掩饰不住慌张之色。

秦皇一见便知,恐怕前线出了大事。

来人悲呛跪伏于地,道:“皇,大赵帝国李牧率军与桓倚将军在党大战,我军惨败,被杀了将近十九万,如今桓倚将军已经退到了函谷关。”

秦皇以为自己听错了。

李斯和满朝文武闻听消息也都惊呆了。

秦皇低沉而愤怒的声音说道:“你说什么?朕的二十万大军,被李牧杀了十九万?桓倚呢?王翦呢?他们到底做了什么?”

秦皇的声音有些颤抖,让满朝文武大气都不敢喘。

十九万人啊。

秦皇目光如电地看着来传战报的兵卒。

传战报兵卒道:“王翦和桓倚将军现守于函谷关。”

秦皇怒吼道:“这不是战败的理由,朕给了他们二十万兵马,就这么没了,朕要他桓倚何用,朕如何大秦的百姓交代?”

士卒将战报双手呈了来。

国尉掌管秦国兵马,此时桓倚出了如此大的纰漏,自然是要问罪的。

秦皇将战报展开,仔仔细细的看了两遍,朝中的人目光都看向秦皇。

秦皇看完战报,递于李斯。

李斯接过战报道:“皇息怒,此战报臣先看看。”

过了一会,李斯抬起头,道:“皇,这李牧亲率赵军,利用地形优势,又在大寒帝国的暗中相助下,偷袭了我军,桓倚将军发现之时,却中了李牧的埋伏。”

此时群臣算是明白了一个大概。

秦皇冷声说道:“大寒帝国?好一个大寒帝国!好一个张良!还有那李牧,好大的胆子,居然杀我秦人十几万人!”

秦皇痛苦地闭眼睛。

他转过身去,喃喃道:“想不到,我大秦帝国的精锐之师,居然会在朕手里,足足牺牲了十九万将士,朕若不雪耻,无颜以对我大秦先祖。”

一时间众大臣跪地,纷纷高呼道:“还请皇速速发兵,为我大秦帝国将士报仇雪恨!”

秦皇殷红着双目,两眼泛泪。

他想到前线牺牲的十几万将士,让他是惊怒万分。赵高看着秦皇握着的双拳,几乎都快将指甲嵌入肉中。

秦皇猛然转身,两眼精芒,沉声说道:“赵高,传朕令至函谷关,赐死桓倚!”

众人这才明白,皇是不可能放过如此重罪而不惩处的,一时间,无人敢来求情。

就在此时,却有一人忽然站了出来,道:“皇,切莫如此,臣有异议!”

众人一看,原来是相邦熊启。熊启和桓倚二人也是儿女亲家。

秦皇看了过来,道:“相邦莫非觉得朕做的不对?”

熊启立刻道:“皇,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桓倚将军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当年攻大赵,攻大寒,皆是首功。

今日皇却因一次败仗而斩其首,岂非太过无情?以后又有哪个人还会再忠心杀敌呢?又有哪个会真心为皇攻城略地呢?”

秦皇听完,心中连连冷笑,大声地回应道:“相邦,桓倚既有军功,朕自当厚赏他。可我大秦十九万将士之性命惨死于敌军,就单独桓倚生还,岂不是有失为将之德!”

一时间,熊启哑口无言。

秦皇下了军令,无人再敢出言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