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李承乾懂了!(1 / 1)

“房相,今年是个丰收年啊!”

尚书省内一众穿着绯袍五品以官员,手持各地汇来的报告,齐声恭维着。

“尤其是土豆和红薯,这种神禾的丰收,让长安的米价直接下跌了一半。”

“下跌了一半?”

房玄龄突然皱紧眉头,准备批阅发往安西都护府的军粮文书,应声停了下来。

“是啊,米价便宜,不是件好事吗?”

见房相陷入了迟疑,尚书省的气氛扭转直下。

“谷贱伤农,有时丰收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快把民部尚书,唐俭请来。”

“我要面承陛下,加大义仓对各地粮食的收购,把米价维持到之前正常水平。”

“兵部侍郎。”

“下官在。”

“把红薯和土豆也纳为安西都护府的军粮。”

卢承庆轻微颔首,目光停留在血色大印下,变得模糊的红薯土豆字样。

高昌王都。

随着从驿道而来的天使,正式改名为了西州。

带着焉耆和龟兹,一起成为大唐的领土。

高昌八千户。

三万七千七百人,马四千三百匹。

“这就是高昌国?”

“这就是高昌全境人口。”

李泰的回答,让李承乾陷入震惊,这还不及长安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真是委屈了夜郎。”

“应该是高昌自大。”

李泰很愉悦地看着,太子快要瞪出来的眼珠子。

这和他一样,都想不明白。

高昌哪来的底气,敢挑衅大唐。

“你们两个在这!”王素推开了木门,“跟我快去城外的校场。”

“校场?”

牵着旺财的王素,毫不客气给自己倒了杯茶。

“侯大总管邀请了西域各国,带他们看看虎蹲炮,让各国知道,不要以为天高皇帝远,大唐拿他们就没办法。”

率先踏出房门的李承乾,眯着眼睛,躲避西域的强光,“这就是父皇说的,蛮夷,畏威而不怀德。”

王素则勒住了缰绳,让旺财不要撒欢乱跑,“要我说,真理只在虎蹲炮射程之内。”

“和陈汤,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泰十分赞赏王素的这句话,他在不断改进虎蹲炮和鸟铳时,最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等到三人一狻猊,来到校场时,大军早已严阵以待。

拱卫长安的禁军,在仪式从来没有败在下风。

大唐的三辰旗,随着西北的烈风,在箭塔猎猎作响。

而不远处胜血的唐旗,屹立在周围土墙,宛若择人而噬的蛟龙下翻腾。

“明光铠,一看就涂抹了油,不然不会这么亮。”

走高台的王素,侧过脸庞躲避禁军铠甲,反射出来的耀光。

“焉耆小王,龙突骑,龟兹小王,布失毕,见过太子殿下,魏王,神机营校尉。”

“不必多礼,在军中,只有神机营主薄和参军。”

李承乾对着两位受宠若惊的中年男子,露出如沐春风的微笑。

但在龙突骑、布失毕眼中,却是恶龙不怀好意的狞笑。

大唐平定了高昌,击溃突厥骑兵后。

顺势入住了他们都国都,说是帮忙防御突厥的偷袭。

突厥人没看到,却看到了赖着不走的大唐将士。

仅管纪律严明,对城中百秋毫不犯。

但有这么一群陌生的骄兵悍将,像一把尖刀插在权力中央,任谁都会感到不舒服。

“大总管我们之前所谈的?”

焉耆王龙突骑见太子说话不管用,缩了缩脖子,看向坐在首座的魁梧男子。

“不急。”

“神机营给各位大王,看看我大唐火器的威力。”

“末将领命。”

王素双手抱拳,沿着木梯而下。

抵达虎蹲炮阵地后,看向调准好角度的徐楷和王兆彦,“开炮!”

“轰隆!”

钢铁和火炮混合在一起的嗡鸣声,响彻整个校场空,天在此刻降了下了天雷。

王素眺望着高台。

能清晰地看见,西域各国以及使节,脸和眼底的惶恐。

“再放!”

神机营所有的虎蹲炮,一同随着王素的命令,在白昼里摇曳着醒目的火光。

将远方凸起的沙丘,彻底夷为平地。

“再放!”

炮弹如雨下,毫不留情地轰击着化为平地的沙丘,大地在此刻发出了难以承受的悲鸣。

无与伦比的震波,带着惊天风浪,吹动了大唐的旗帜。

“大总管。”

“王素你的神机营不错。”

“不知道各位大王,感觉如何?”

侯君集一脸玩味,观察着龙突骑等人的神态变化。

“小王...”

龙突骑一脸苦涩,只能长了张嘴。

大唐是讲道理的。

不像突厥那样,直接攻取城池。

但远处的爆炸深坑,让龙突骑放弃了抵抗,“焉耆国愿意内附大唐。”

“好!”

侯君集拍了下扶手,看向其他各国使节。

“龟兹国也愿意内附大唐。”

布失毕拱了拱手,失魂落魄道。

“于阗,疏勒,屈支,且末,愿世代听从天可汗诏令。”

侯君集眯长了眼睛,轻微点头,过不了多久,听从也会变成内附。

“王素,你说得对。”

“真理只在虎蹲炮射程之内。”

西域各国使节的表态,让李承乾眼冒精光。

在这一刻他懂了。

孔颖达教给他的儒家道理,必须要有火炮协助才能完成。

亦如当年孔子,不正是因为自身实力强悍,才能让春秋各诸侯听他讲述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