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伯伯,别激动,还有...”
“还有?”
长孙无忌陷入了震惊,科举,是天下人的科举,足以让他振聋发聩了。
“文科举,和武科举。”
文武二字,已经长孙无忌的脑海,内掀起轩然大波。
“随着蹄铁的普及,我大唐铁骑,必然会所向披靡。”王素微阖着眼眸,“等到天下承平,缺少战功时,武科举也就成为了,挖掘藏于民间万人敌的方法。”
什么是惊喜。
对长孙无忌而言,这就是惊喜。
经历过隋末乱世,和如今的天下太平,他太懂了。
这不是把士族高门拉下读书人的神坛,而彻底地把他们埋葬。
心神百转的长孙无忌,一下子读懂了武科举的利害。
这下从各地选拔的将军或校尉,都出自天子的许可,也算天子的半个门生。
“还有...”
“还有?!”
长孙无忌感觉自己的大脑陷入宕机。
“天下女子也可以参加科举。”
“女科举!”
“贤侄。”
“嗯?”
“这恐怕很难。”长孙无忌叹了口气,“吕后,贾南风的往事,对各大臣而言,历历在目。”
“这也是老夫,一直闲赋在家的原因。”
“外戚,看似尊贵,却处处受限制。”
是了。
王素犯了个错误。
封建时代的大唐,还不是人人如龙的后世。
“那商王武丁的妃子,妇好,北朝花木兰,南朝的冼夫人,以及平阳公主都是巾帼英雄。”
王素有些不甘,想要据理力争。
长孙无忌却长叹了口气,“世人只会看到对自己有利的。”
“老夫会奏明陛下,为天下女子多争取些读书的机会。”
王素不知道长孙无忌是什么时候走的。
大唐看似美好。
却一切不如人意。
这是人治的时代。
有时出趟远门,很有可能就是生离死别。
而科举。
对大唐内拥有贱籍的人而言,也是不可触碰的天堑。
王素攥紧了手掌,目光死死盯着脑海内的混沌气。
神品礼盒。
他要。
让公平的阳光,照在每一个大唐人身。
“郎君。”
身后怯生生的呼喊,让王素回过了神。
“郎君,我...也可以读书认字吗?”
穿着裋褐麻衣的红薯,在夜光下紧张地捏住了衣角。
“当然可以!”王素不假思索地给出了回答,“我还要让孔师给红薯,推荐最好的先生!”
“郎君真会开玩笑,臣妾只是掖庭宫内的奴婢...”
“胡说,你说我祁县子的人,不属于什么掖庭宫了。”
被现世打击到的王素,决定要在自家宅院内,培养出一个女新科进士,哪怕参加考核者只有红薯一人。
“王素真是这样说的?”
“臣不敢隐瞒。”
偌大的两仪殿灯火通明,君臣对奏的李二,看着长孙无忌如同枯井孤寂的脸庞,认真地点了下头。
“辅机,你可愿意担任右仆射?”
“臣...谢陛下!”
“女子参加科举?”
独自一人坐在两仪殿内李世民,想起了长孙无忌转述的平阳公主,时光仿佛随着昏暗的烛光发生倒流。
李二回到了渭水河畔,和李秀宁率领的娘子军,一同攻破长安城。
“陛下。”
从宫外端着热粥的长孙皇后,柔情地看着放下一身疲惫的李二。
“如果观音婢去参加科举,解元应该手到擒来,夺取状元都有可能。”
“是不是阿兄,跟二郎,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
“辅机到没有,而是王素。”
“王素?”
依偎着李二身侧,吹动着汤勺的长孙,神色一怔。
“王素他提出了武举,还有女子科举。”
“哼哼,我大唐周围还有不臣者,还有无数的战功等着众将士,武举倒也不急。”
“关键是女子参加科举,王素这小子太想当然了。”
见汤勺停留在空中,李二直接顺手接了过来,含糊不清地说着。
“王素一片赤子之心,还请二郎不要放在心。”
“朕不能采用,而观音婢你可以。”
“我?”
“宫苑内选拔女官,皇后不正好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