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想明白了。跟印加帝国交战,完全没必要主动出击,就在海岸线附近发展,就像一根刺一样插进这个庞大帝国的喉咙里,让印加帝国的统治者感到害怕,彷徨,然后他们就会主动过来找自己求饶。
来得早,还能求得庇护。来得晚,就等着被灭国吧!一个文明的灭绝不过是几十年的事情,难道指望印加帝国去跟殖民者斗争?
他们的石刀、石斧有能力砍穿各路侵略者的重甲?这一战,朱浩可说是给了印加帝国正规军当头一棒。
战事结束,打扫战场的事,由来自中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完成,印加帝国归顺的土着还没资格执行如此重要的任务,不过当他们看到大明军队如此威勐时,确信跟着朱浩一起干,有着光明的前景,却不知道该以如何方式向朱浩表达忠诚。
战事结束不到五天时间。朱浩明显感觉到印加帝国沿海地区的土着开始往矿区靠拢,代表各路领主前来表达投诚意思的代表络绎不绝。
“告诉他们,要想归顺,先得学习好我们的语言和文字,至少能让我看懂他们递交的国书!”朱浩对翻译官道,
“务必要让他们明白学习大明文字的重要性,如果不会,那就派人来学,谁能学会,我便给予他权力和地位,有资格统领一支部族!”学习文字,并不是说土着人没有天分,只能说以前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世间还有这个。
按照考古学家论述,印加帝国所谓的文字,似乎是一些特殊的绳结,至于是否有特别的含义,没人知晓,反正历史上没有留下他们任何文字记录。
但如果说这么一群连书面沟通都做不到的人,想要成为他的子民……未免有点太过扯澹了。
想把朱浩的政令下达下去,难道靠人口口相传?不累死人吗?想要收服这些印加帝国的土着,首先就是要对他们进行
“开化”,让他们学会大明的文字和语言,虽然复杂了点,但就算四五岁的孩童,给一段时间,也能学会上百个甚至几百个字,配合上语言教学,朱浩觉得大概三个月左右,就能培养出一批相对不错的
“文化人”。由点及面,最后把汉语、汉字传播到印加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现在就看谁有天分,能以最快的速度学会汉语和汉字,成为南美大陆第一批
“秀才”,到时候他将把一些地方的执政官职位给赐下去。…………朱浩在南美洲如火如荼挖掘铁矿,并积极寻找煤矿矿址。
这片地区归顺的印加帝国子民,短时间内就超过十万,只是管理方面,要一次命令十万人完成朱浩交托的任务,明显有点难为人。
这些人没有经历过殖民者的毒打,国仇家恨方面没有那么强烈。或者说,他们投靠朱浩,更多是因为朱浩表现得十分强横,他们想以这股强大的力量去对抗印加帝国的国王,暂时没有把朱浩的军队当成唯一的靠山……在他们看来,大明军队掠夺过后就会离开,他们会得到朱浩赏赐的先进武器,成为这个帝国新的主宰。
“城建工作不太顺利,这些土着不愿意挖掘和运送土石方,如果不采取强制手段的话,只怕回头他们可能会仗势人多,行那抢掠之事……事起突然的话,我们的损失恐怕会很大,毕竟我们的人少了点。”关德召最近很头疼。
修筑港口附近那座营寨时,一切还比较顺利,因为动用的都是明人和阿兹特克人,等现在转到这座新的城寨,他依旧负责筑城和防守事宜,结果却发现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新建的城池太过宽大,调用的人手更多,但印加帝国的土着却没有阿兹特克人那么虔诚,表现得阳奉阴违,有时候命令传递下去,对方唯唯诺诺,结果转过头就啥也不干,等到问责时对方还表现出一副无辜的模样,让人火大。
跟随而来的阿大建议:“我看干脆给他们套上枷锁,用皮鞭抽打,这样他们才能乖乖听话干活!”阿大是传统的土着,他的思想就是把一切失败者变成奴隶,这样才能做到驾驭自如,可以充分压榨本地的潜力。
采取跟土着合作,用友善的方式邀请对方劳作,在这注重弱肉强食的原始社会,根本行不通。
朱浩想了想,道:“抓一批青壮,送去南边一百里外新开辟的煤矿矿场,由我们的工匠指挥调度!这批壮丁以先前俘虏的帝国士兵为主,再辅以城建中不听话的人,谁敢反抗,格杀勿论!若有逃兵,照杀无误!”朱浩也发现了,慈不掌兵,尤其还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最好的统治办法就是表现得野蛮点,不听从命令就地处决,否则他的威严,恐怕还不如采取强力手腕统治这片地区的印加帝国皇帝。
既然要做印加人眼里的天神,就不能心慈手软,恩威并举才是最正确的手段,朱浩需要给自己塑造神格,惩罚必不可少,让那些不听号令的人知道,跟他这个神明作对的下场。
…………抓壮丁的事情比较顺利。壮丁一次抓五千,光是印加帝国士兵那边,就有三千之众,而剩下的两千,则由地方上的领主派出人手挨家挨户实施抓捕,这群倒霉蛋出城时一个二个耷拉着脑袋,两眼无光,神情麻木不仁,而识趣的领主甚至主动表示愿意再出五千人,押送壮丁前去开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