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退出相王(2 / 2)

打造宋帝国 沙羡君 1741 字 2022-06-24

在使三国陷入这样的平衡后,由于齐国的力量被抽调出来,而赵国的力量就被限制在这一地区,那么可以说齐国以极小的代价,就困住了赵国强大的实力!

如此,赵国和中山国,就不得不在齐国的控制下两相争斗!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国和中山国就不得不求助与齐国,齐国就是凭着如此精妙的地缘战略操控了整个华北平原的局势!

不过这种在外交上的精妙操控,需要齐国和中山国之间有着极高的互信方才可以。而中山国与齐国之间显然没有这种互信,这就是齐国这一战略最大的破绽!

首先,在齐国的定义中,中山国始终就是一条盯住赵国的狗,让赵国不能脱身!

其次,中山国这条狗,由于是蛮夷,有着咬人的传统,齐国对其也并不是绝对放心的。它的实力不能够太强,若是太强大了,齐国不介意和赵国联手来收拾这条狗!

在戴言看来,若想要让齐国放弃中山这条狗,那么就必须离间齐国和中山国,让齐国和中山国之间出现间隙。而最好的方法,就莫过于这一次的相王之会了!毕竟如今的齐王是一个爱热闹,又爱面子的人,他能够容忍自己的狗和他一样称王,并平起平坐吗?

这次相王之会,乃是公孙衍为了拉拢众多的国家而举行的,公孙衍的本意就是看到地处中原边缘区域三强秦、楚、齐太强大了,因而需要五个国家中等国家一起抱团,来一起对抗他们!

但是公孙衍的谋划,却未必合乎其他国家的想法。对于燕国和中山国来说,他们固然会受到齐国的直接威胁,然而他们却未必会如魏国和韩国一样,对秦国的威胁感到畏惧!

这样的抱团取暖行为,其实从一开始就是矛盾重重的!戴言也是在大脑的急速刺激下,方才想明白了这一点,并看出公孙衍的破绽!

相比之下,燕国和中山国之所以愿意参加相王之会,甚至压根就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无非就是想借这一次的相王之会,过一把干瘾,并提升自己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罢了!

毕竟这两个国家中,燕国虽然是真正的周室贵胄召公所建立的国家,然而在如此多年过去以后,召公的血脉早已随着周天子权威的崩塌而变得愈加弱小!而燕国在多年与北方蛮夷打交道的过程中,原先的国民已然没有了原本尊崇礼义的想法,而是沾染了不少胡仪蛮俗,粗鄙不堪,中原各国也开始对燕国不耻,将其与同样野蛮的秦国相提并论了!

中山国,这样一个由山戎建立的国家。虽然一直在国内推广儒学,并完全参造了中原各国的习俗,对国民进行改造,使得其内在的灵魂变得和华夏国家一致。然而在中原国家看来,这个从血统中就留存着蛮夷血脉的国家,天生就有原罪!

野蛮的文明一旦碰到了先进、发达的文明,在自身实力又赶不上发达文明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必然自卑。如今的燕国和中山国,就是如此!而越是自卑的国家,其实就越是希望能够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

赵国乃是由春秋霸主晋国分裂出来的国家,自身又受华夏礼仪熏陶多年,可谓根正苗红,因此这个国家极为自信。它自信到自己的君主,敢于公然的学习胡俗,进行胡服骑射,而压根不在乎他人的非议!这,乃是中山国和燕国都不具备的东西!

赵国有这种自信,而赵侯同样有着这种自信。戴言派出的使者张浚在最后就劝说赵雍:“如今天下各国的君主,虽然擅自称王,然而他们和其他的诸侯,除了称呼好听一点,又有哪一点能比得上真正的王,真正的天子呢?

决定当今天下局势走向的,是各国的实力,而并不是各诸侯自己的称呼!”

这一点一提出来,赵雍也就想通了。同时他的内心中还有着自己的小九九:他自己称王,并不能够获得多少好处,然而在他称王以后,却要分给臣子们不少的利益,这对他来说,根本就是个亏本的买卖!

在经过了张浚的劝说后,赵雍立即就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先是在国内宣布了这一消息,并很快稳固了局势。随后他又向各国派出使者,向各国坦诚,赵国如今的实力还有所不足,不能够称王。然而赵国再次称候,也是非常不好的。他就直接将自己的称呼改为“君”,以后若是在盟会上,直接称呼他赵君就好了!而没有称王的赵国,又开始尊奉起周天子来了!

同时,他又向相王的几国发出通报,愿意派出高规格的贵族参与这一次的相王之会,并加入五国合纵!

这样的一套做法下来,赵国竟然谁也没得罪,只是在自己的称呼上失了点面子,就由此获得了域外大国以及周王室的好感,乃至顺利加入五国合纵的联盟!

这种在外交上走钢丝的精妙操控手法,令得各国纵横家都是佩服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