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君臣相见(1 / 2)

很快,从国内城送到安市城的公文和诏令便送到了李世民的手上。

其实奏报不多,毕竟距离比较远,也没这么多公文要送。

不过……可以确定的就是,国内城确实被攻下了。

天策军的进攻可谓是神速,在仁川迅速击溃了高句丽的精锐之后,火速的北上,几乎没有停顿一日。

只是作战的细节,却是一概不知。

李世民看过之后,交给李靖:“朕里头有许多疑问,你也是老将,你来看看,给朕说说看,这天策军到底是怎么打的?”

李靖早就想知道这一战的细节了。

因为此战打的过于顺利,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之外。

这可是以两万兵马,对付号称二十万兵马的高句丽大军。

这倒还罢了,主要是……天策军这是攻城拔寨啊。

即便说天策军乃是精锐中的精锐,可是半个月时间,灭亡一个高句丽这般的大国,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李靖的计划,是花费一年时间,筹集精锐,他已经认为这个计划,已经十分大胆了。

于是,他低头看从国内城传来的一些只言片语。

只是他和李世民一眼,都是越看越迷糊,一脸糊涂的模样,道:“太奇怪了,里头有太多的细节,根本说不通。比如……高句丽为何要主动出击,将自己的精锐统统压在仁川,从这里看,高句丽人属于昏招频出。可是……高句丽人当真有如此的愚蠢吗?”

他摇摇头,叹了口气。

李世民道:“是啊,朕费解的也就是如此,虽然朕作战的时候,最喜寻找敌军的破绽,进行出击,这叫打蛇打七寸,可敌军愚蠢到这般地步,故意放弃自己的天时地利的,却是闻所未闻,即便三岁小儿,尚且不如呢。”

“无论怎么说。”李世民心情大好,自己终于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功业:“此番,正泰也令朕大开眼界。你在此,带着大军,招降纳叛,三个月之内,要稳住整个辽东,这里,朕就交给你了。”

李靖心里说,虽然啃骨头老臣没啃动,可是这等招降纳叛的事,臣若是再做不好,真的愧为大将了,他忙道:“臣一定竭尽所能,再不会出差错了。”

从李世民这里告辞出来,李靖心里禁不住的感慨,颇有几分廉颇老矣的感觉,哎……终究还是老了,一代新人胜旧人,虽然有时候还是有些不服气,可……事后想想,人家就是比自己强啊。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死在沙滩上。

次日……

李世民已带着一队卫士,火速出发。

其实此时国内城和安市城之间,还不知有多少败兵,更不知这沿途是否还有顽抗的高句丽人,此行是有一些风险的。

可此次御驾亲征,李世民本就是一匹放飞的野马,谁也拦不住,他穿着武将的甲胄,身后三百个铁卫,张千也跟着作陪,挑选了一批最好的骏马,强行出了安市城,谁也拦不住。

长孙无忌却也骑马追了出来,这个时候能陪着陛下的机会不多,他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而且……国内城不远,便是仁川,他想看看自己的儿子。

一想到自己的儿子,长孙无忌心里便将无数的算计统统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忍不住热泪盈眶。

这儿子到了百济,已有许多年了。

这么多年来,父子都不曾相见。

虽然书信之中,一直都说他过的挺好。

可那仁川是什么地方?不过是蛮荒之地而已,再好,能比的了在长安时的半根手指头。

这小子被陈正泰玩坏了,满脑子都是建功立业的想法,大抵都是卧薪尝胆,披荆斩棘。却不知,咱们长孙家,都是靠裙带关系上位的,瞎折腾个啥。

李世民心情很好,见长孙无忌肯来作陪,倒也兴致勃勃,一路过去,竟没看到多少散兵游勇,沿着高句丽人的官道,一路疾行,只五日之间,便抵达了国内城附近。

这国内城附近,乃是三韩之地北部区域少有的一片平原,在这里,村落和城镇开始增多。

可是……一切都风平浪静,甚至路上开始增加了不少的商旅。

李世民没有让人事先前去通报,而是继续前行,他却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

自己穿着甲胄,带着一群卫士经过,沿途的百姓,非常没有惊惧,反而一个个恭顺的让出道路来,而后,敬畏的朝着自己一行人行礼。

“怪了。”李世民越来越疑惑,尤其是越靠近国内城,这样的情况就越发的明显。

按理来说,这是新征服的地方,即便没有遇到反抗,所遇之人,对于他们的态度,也大抵是目中带着怨愤。

可这些人,显然并没有表现出这些来。

李世民也算是擅长于观察的人,从这些军民百姓的目光中,虽有畏惧,但是也有敬意。

李世民道:“来了此地,倒是像和在长安一般,百姓们很是温顺,毫无恐惧之心。”

长孙无忌便立即道:“陛下仁而爱人,且有天子气,想来,陛下的雄姿,一定折服了这些百姓吧。”

《骗了康熙》

李世民瞪他一眼:“这些鬼话,莫说朕不信,便是你自己……信吗?”

“信。”长孙无忌毫不犹豫,眼睛都没眨一下。

李世民:“……”

李世民随即摇摇头:“走吧,先见了陈正泰再说。”

他心里倒是极期盼着,陈正泰给自己一个解释。

前些日子,他每日惴惴不安,想到陈正泰这家伙干的‘好事’,竟是倒卖甲胄,便是忧心忡忡,他在这世上,完全信赖的人并不多,陈正泰便算一个,倘若陈正泰都敢欺君罔上,犯下十恶不赦之罪,李世民便自觉地,这世上再没有人可信了。

譬如自己身边的张千和长孙无忌。

他们快要接近国内城的时候,到达了一处市集,此时饥渴难耐,沿途所带的干粮已是没了,李世民便下马,道:“我等去寻一些水,喝一些水上路。”

众人自是紧紧尾随,眼看着要到了一处茶摊。

这些百姓非但对他们不恐惧,居然有几个稚童欢天喜地的跟在他们身后,蹦蹦跳跳,口里叫着:“来汉军啦,来汉军啦。”

有的百姓如常一般,也有不少,悄咪咪的偷看他们,却没有人惊走。

李世民到了茶摊前,一摸自己的袖子,没带钱……

一时有些尴尬,回过头想寻张千,这茶摊的伙计却是惊喜道:“几位壮士可是渴了吧,茶水……我这里有,有……不要钱,来……来,快请坐。”

李世民一时无语,却还是坐下,张千很聪明的也掏了一下,发现自己竟只掏出几张欠条。

欠条这玩意……显然是在高句丽无法流通的。

偏又没有铜钱。

这伙计却是殷勤的斟茶。

李世民道:“有劳了,这里距离国内城还有多远?”

伙计很健谈:“大抵三五里就到了,我看几位壮士不是国内城里出来的天兵,是从北方来的?”

李世民呷了口茶水,润了喉咙,顿时觉得舒适了许多,便道:“辽东来的。”

此时的高句丽,通行的也是汉话,只是口音有别罢了。

不过,只要语速放慢一些,彼此还是能听懂的。

伙计便惊喜道:“不料北方也收复了,这便好极了,好极了,是安市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