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好了,有护棉英雄莫茹出马虫子一扫光,地里还竖起白杨树枝捆儿,专门吸引那些蛾子以免它们在棉花上下卵。
所以虫子基本是没有的,这就保证了棉桃儿的安全。
往年这时候一株棉花平均能有四个桃子,那现在至少有八/九个,多的十几个,甚至还有二十个的,还在继续生长。不仅仅数量多,棉桃个头也更大,开的棉花也更饱满压秤。
去年一亩地好的有籽棉80斤,差的四五十斤,今年估计最差也能有一百八/九十斤,好的话说不定可能三百斤呢。
《大明第一臣》
“今年真是护棉英雄的功劳,咱们也跟着沾光,送完棉站的任务自己也能多分点吧,家里棉被碎得不成样子了。”
棉花任务其实比粮食还重,每个生产队种多少棉花预计收多少斤,在棉站都是有账记着。每个生产队发一个棉花任务本子,到时候就要按照这个去交棉花任务。
按照往年的经验,一亩地要交50斤三级以上的籽棉,20斤差一些的,那些太差的是不要的。二队种了三十亩棉花,那就要交两千斤。交完以后,剩余的才能分给社员。
好的时候,先进家庭一户分个四五斤籽棉,普通人家两斤,不好的时候就难说,就算分也是一些很差的棉花。
王玉芹欢喜地对柳秀娥道:“婶子,你说交完两千斤剩下的是不是都归咱们队?每家起码能分几十斤吧。”
不等柳秀娥说话,单蝶琴道:“我说你怎么那么会做梦啊,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候。人家棉站说的是:所有籽棉都要卖给政府。”
王玉芹不服气,“不是说规定一亩地交七十斤嘛。”
“那是年景不好怕咱们交不够数就规定必须要交70斤。要是年景好,那当然要多收的。要是上头知道我们亩产两百斤,那就得交两百斤,最多一户分个三五斤拉倒,你还想什么好事儿呢?”
这样啊?
王玉芹顿时觉得有些失落,这么丰收的棉花,可她至今还和孩子盖一床棉被呢,破得不像样子了。
等孩子大了怎么办?
莫茹道:“今年咱们肯定能多分一些,队长大爷都说了。”
单蝶琴嗤笑道:“做梦吧,忽悠你们呢,你们还当真?你们也不看看现在什么时候,大炼钢铁呢,看着吧,到时候粮食棉花都得要了去。”
莫茹看她总打击大家的积极性,就道:“反正不管怎么说,拾棉花能按斤赚工分可比平时拿的多,咱们抓紧拾吧。”
虽然被单蝶琴打击了一下,不过大家很快情绪又高涨起来,因为满地的棉花实在是喜庆啊。
而且队长说了今年收得多就一定会多给社员分的,队长说话从来都算话的。
莫茹拿出一个灰色的包袱,拎着两角系在腰上,再把另外两个角折上来系腰后面,这就是拾棉花的装备。
她正要走进地里的时候,听见有人喊她,“妮儿,妮儿!”
莫茹回头看过去,就见张够和吴美英快步走过来。
她道:“嫂子,你们不是掰棒子吗?”
拾棉花不用力气这么大的人。
张够喘了口气,也不拐弯抹角,“妮儿你评评理,看看咱娘是不是老糊涂了。”
吴美英朝着莫茹笑笑,让她不要尴尬,自己就当没听见。
莫茹一听就猜到张够是想去大炼钢铁婆婆没同意,她道:“三嫂,我知道你想立功,只是……你看看咱队里现在还有几个人啊?”
男人除了毛孩子就是已经下不来炕的,不顶用,干活儿就靠这些女劳力呢。
张够有些委屈,“那男人就能甩下一摊子活儿去大炼钢铁立功,怎么我们女人就得被拴在家里秋收?”
她居然以为男人们是心甘情愿抛下一切争着去大炼钢铁立功?莫茹觉得有点方,跟不上她的脑回路,可自己也不能说大家都是被逼的,这样有违政策。她反问道:“三嫂,你觉得男人们哭着喊着一定要去大炼钢铁立功的?”
看不见爷和周明愈几个在临走前忧心忡忡的样子?
张够转不过弯来,总觉得大炼钢铁是无上光荣的事情,男人去女人也得去。
吴美英之前被钢铁女连忽悠的那股热情退却,现在已经冷静下来,她也劝张够:“是啊拦子儿娘,男人们也是接到命令不得不去,家里没有人秋收可不行。”
张够置气道:“那别的公社怎么去那么多女的,人家不秋收?”
莫茹道:“咱们不管别人,就看看自己队好了。你以为娘不让你去是拖你后腿?你怎么不想想她是为你好?男女有别是身体决定的,女人生儿育女、洗衣做饭、做针线活儿,这些需要耐心和细心的男人粗手大脚做不来。可要出大力气的活儿就得男人干,女人也没那个力气。女人的身体结构不一样,要是出力太过会损伤身体,坐了病就后悔不及,那可是一辈子的事儿呢。反正既然娘说不让去,你就不要想了。”
她也知道张翠花的心思,宁可张够犯轴生气,也不会让她去的,要真的伤了身子那是一辈子的事儿,也是家里的负担,绝对不行。
既然现在能够避免,就要尽量避免。
大炼钢铁的工地上,岂是女人那么好混的?
在村里种地秋收,怎么说都是自己人,大家知根知底,也能互相帮衬。
真要是去了炼钢女连,谁也不认识谁,都争着表现,到时候百分百会伤身体的。
张够就跟不认识莫茹一样看着她,没想到男人妮儿不但不主动要求去大炼钢铁,居然还拖后腿!
“妮儿,你、你竟然这样。”
莫茹更加不客气道:“我这样不对吗?你那样才自私呢,为了你自己争先进表现,就不管这一家老小了吗?你看大娘、娘娘们,那么大年纪一个个都得下地干活儿秋收,不就是为了不挨饿吗?你去自己争功劳不来秋收,那谁负责给你收口粮?你去炼钢铁就能不吃不喝?你不自私是什么?”
她懒得和张够讲道理直接拿话压住。
果然,张够被她给唬得眼泪儿开始打转,“我怎么是自私了?我这是……我这是为国争光。”
“行了吧啊,这么大的光不缺你一个去争的,你别去添乱就行。你在家里好好收完庄稼,保证咱们冬天和来年春天不挨饿就是最大的光荣。县委为什么一开始不让女人去炼钢?还不是女人力气小,去了净添乱!”
不说重话你听不懂,你以为我会帮你回去气人呢?
莫茹说完就不理她了,想去也行,把你、你男人、你闺女、你该负担的农业税、余粮、购粮、种子以及你该负担的养老等等这些口粮都给收回来,再说去炼钢铁的事儿吧!
指挥部逼着去,不得不去,人家没逼你,你上什么赶子啊。
男女平等是这么个平等法儿吗?
要求和男人平等出力气,怎么不去和牛比,人不能和猪比蠢!
张够见莫茹懒得理她,又觉得大家开始孤立排挤她,委委屈屈的,不过也没再说什么。
吴美英拉着她,“走啦,咱们先掰棒子去,任务重着呢。”
莫茹也激将道:“咱们队全靠几个嫂子撑着呢,你们要是走了,剩下的可就真完蛋了啊,你们要是忍心给我们饿死累死,你们就去吧。”
连单蝶琴那种干不了多少活儿的都说自己养活四属户呢,像张够这样干活儿多的,抬举一下一点都不过分。不怕她到时候骄傲说自己养活一队的人,就怕她现在犯蠢撂挑子非去炼钢铁。
那边单蝶琴喊了一嗓子,“是不是嫌秋收累,不想干活想当逃兵啊!”
吴美英喊道:“你快中了吧啊,就你还好意思说别人呢。”她拉着张够就走了。
好在张够还没有那个勇气真的反抗婆婆,毕竟张翠花拉了脸给她送回去娘家去,她争了光荣还有什么用?
娘家没有兄弟撑腰,自己回去一点好处可没。
前阵子她回娘家见到自己一起长大的一个儿,嫁人以后过得不舒服,她很能闹腾婆家也不是省油的灯,闹了一场这一次赶回娘家。结果娘家也容不下她,兄弟和大爷达达们嫌她一个被退货的影响不好,会挡着家里的福气,就逼着她嫁给一个好吃懒做还打女人的老无赖。
张够虽然孝顺她爹娘,可几个大爷达达也不是省油的灯,尤其家里没有儿子爹娘要靠着堂兄弟们,女儿回去更没有说话的份量。
她真的很怕被送回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