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一箭双雕(2 / 2)

周诚义闷闷地道:“男女劳力都去,就老人孩子在家里怎么秋收?可眼瞅着就要收高粱了呢。”

周诚志哼了一声,“谁知道呢瞎折腾。我下午去找人问了问,还真是各队带着粮食和锅搭草棚子全都住在那里炼钢。比修水库还严格呢,说有些地方居然还有民兵看着,男人不许随便回家,收粮食也不准,谁要回家就是工业大生产的逃兵,要给打成反/革/命的。”

周诚仁点点头,“别的地方不会咱们村也会,我看大耳贼就能干出这事儿来。他娘的,就是这些坏东西冒充革/命,把风气给带坏了。”

周诚义也道:“偏偏他还挺吃香,总有人提拔他。”

真是日了他的猴儿了!

三个老头就开始吧嗒烟袋锅子,谁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寻思着开扩大会议问问。

只是这样的扩大会议也不好开,因为要是被泄露出去说商量着怎么逃避大炼钢铁,到时候让张根发知道,就可以当借口开批斗会。

看起来是小事,实际可能就是大事儿。

虽然他们种地有经验,在村里和张根发周旋也有点本事,可真要是出了村去和公社周旋,他们是没有那个魄力和能力的。

毕竟张根发的靠山是公社干部,不是他们这些农民动的了的。

屋子里一阵沉默,只有升腾的青烟。

周明愈和莫茹进来,他让莫茹站在堂屋不要进去,免得呛着。

看他过来,三个老头儿谁也没反对,虽然他们把年轻人特意打发出去,不想让孩子掺和这事儿,不过周明愈现在已经被他们接纳为“秘密小组”会议成员。

“红鲤子,你有啥办法?”周诚义问。

周明愈道:“炼钢铁这事儿我们肯定躲不过,不过我们可以想个办法留一部分劳力在家里。”

周诚仁道:“要留人不是没办法,就怕张根发那个混帐为了邀功夸海口领大任务回来。”

周明愈笑了笑,“我这里有个主意,爷你们听一听?”

老头们看向他,“你说。”

周明愈就道:“我和县里百货商店的邱经理询问过,咱们可以申请建造纸厂,专门生产麦秸手纸。等上头供销社的许可下来,咱们就和张根发谈判,叫他当这个造纸厂的厂长,在前面跟咱们顶着公社的压力。咱们再去申请买上几十吨煤,把四外村的麦秸草都收来,这就开始造纸。等炼钢铁的时候,造纸厂也不能荒着得有人照管。这样的话就让别的生产队去炼钢铁,咱们队留下几个劳力造纸、收秋粮。”

眼下收秋粮是最紧迫的任务,造纸什么时候都好说,秋粮收不回来队员们就要挨饿,别说三年就是一冬天都抗不过去。

上头又要大炼钢铁完成炼钢任务,可公粮任务也没取消,还是要交的,但是现在又要折腾农民去炼钢,那秋收就要耽误,到时候公粮和口粮怎么办?

职业分工一片乱套,结果就是钢铁没炼出来,工农业还都荒废了,真是……

三个老头嘀咕嘀咕,觉得还真是个主意,反正不管怎么说找个理由在家里收粮食才行。

他们对造纸不感兴趣,反正多少年擦屁股也没用过纸,他们感兴趣的是能留人收粮食,不能耽误秋收。

多少年的战争饥荒,已经让他们怕了,不管天大地大,都没有粮食大!

吃饱肚子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是一个丰收年,到最后要是还挨饿,那可真是要笑死老天爷的。

嘀咕了一会儿,周诚仁问:“咱们有钱买煤吗?”队里哪里有钱。

周诚志慢悠悠地道:“有点钱。”

上一次送公粮坑来的那三百来块钱,他一分没动,还在会计那里藏着呢,正好可以买煤、草、其他工具。

周诚义和周诚仁都很纳闷,“你哪里来那么多钱?”

周诚志咳嗽一声,“别问了反正有,你们想想会不会造纸吧。”虽然对造纸不感兴趣,但是也要装装样子。

周诚义看向周明愈,“红鲤子起的头,那邱经理怎么说?”

周明愈道:“说了呢,还让妮儿记下来。”他示意莫茹讲讲。

莫茹就道:“邱经理说煤炭咱们可以申请买,人也有,就是得有足够大的锅,最好是人家淘汰下来的锅炉,锅炉用来煮草,煮好了上磨磨纸浆,然后抄纸,再晒干烘干都行,就是手纸了。”

锅炉啊?

周诚志几个琢磨,“锅炉的话……哪里有?”

周诚义摇头,“这个东西供销社肯定没有。”

锅炉属于工业设备,卖日用品的供销社肯定没有,县城里没有锅炉厂,所以邱经理也未必能联系到,毕竟系统不同。

周诚仁道:“我想起一个人来,咱们可以问问他。”

大家都看着周诚仁:“谁啊?”

“周培金啊,他不是在市里机械厂上班?”周诚仁吧嗒着烟袋锅子,“让他帮咱们问问看哪里有淘换下来的破锅炉给咱们使使,反正就是有个够大的锅煮东西,是吧?”他最后问的是莫茹。

莫茹点点头,“是的,咱们的锅不够大,有个够大的就行。”

周诚志道:“明天我问问他媳妇。”

九点左右众人就散了各自家去。

张翠花拿蒲扇把房间里呼扇呼扇准备睡觉,一边扇一边得意地笑。这家里供着大仙就是好,正是蚊子多的时候,他们愣是没挨咬。

他们有片玉米地挨着草泊儿,锄地的时候两个村碰头闲聊,草泊儿人都抱怨今年蚊子厉害,隔着蚊帐都咬人被咬的受不了。

结果周家庄的人都说“今年哪里有蚊子啊,俺们孩子都没挨咬”,草泊儿的人自然不信,不过看看他们一个个身上连个包也没,还真是没挨咬。

草泊儿人都说奇了怪了,这蚊子居然不咬周家庄的,是不是用了什么特别熏蚊子的东西。

张翠花感觉揣着一个大秘密不能说,偏生还有人不知道原因在那里瞎猜,她就觉得好笑。

当然自己也憋得厉害,就和老头子叨咕叨咕。

周老汉儿看了她一眼,“你笑个啥?”这帮子老娘们,真是天天不知道啥是愁滋味儿。

张翠花笑得更厉害,“你不恣儿?”说着就戳了戳他的烟包,今日可没少炫耀,别以为她不知道,半包一下午抽光了。

一说好烟,周老汉儿立刻想起那赛神仙的滋味儿,所有烦恼都烟消云散了,美滋滋道,“这烟真好,就是抽了好的再抽那差的,感觉不是那个味儿了。”

张翠花道:“以后有的你抽。”

看样子大仙是个好说话的,媳妇儿也懂事知道孝顺公婆,说以后还给老头子买好烟抽呢。

她凑过去小声得意道:“你知道这一趟红鲤子他们进城,买回来多少东西不?看见咱们的暖壶了不,村里就不超过三把,现在咱们也有了,冬天晚上也能有口热水喝了。”

周老汉儿咂摸着真是不错,“这城里人真是有钱。”

张翠花伸出手来比划了一下,“这一趟买了那么多东西,红鲤子还交回来十二块钱呢。”

要是往供销社送,总共也就是能拿十块钱左右,这可是一笔大买卖呢。

周老汉儿也来了兴趣,“这可比生产队干活儿赚,就是嘱咐他小心点。”

红鲤子是个能干的,比老子强,周老汉儿心里也高兴。

张翠花得意道:“还用你说?我早嘱咐了,小五两口子比咱们这些老东西有脑子,再说了……”她顿了顿,小声道:“我说你们也别为食堂还是炼钢的犯愁,本来就老头子抽吧抽吧的磕碜人,这一犯愁,整三个老烟囱更磕碜人了,你们就听红鲤子两口子的,保管错不了。”

有大仙护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