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神圣罗马帝国(上)(1 / 2)

在21世纪,德意志人(德国人)、奥地利人、瑞士人、盎格鲁-撒克逊人(英格兰人)、荷兰人、挪威人、丹麦人、瑞典人、冰岛人,以及法国境内的北方人(法兰克人),都属于泛日耳曼人,其普遍特征是金发碧眼,身材高大。

公元10世纪,奥托一世继承了查理曼大帝在欧洲东部的遗产-东法兰克王国,继而建立了一个新兴的德意志王国。其后登基的国王,巴巴罗萨正式将德意志王国更名为“神圣罗马帝国”,他本人也在罗马,由教宗加冕为帝国皇帝。从公元1438年开始,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宝座归于哈布斯堡家族所有(世袭)。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其全称应该叫“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为政治与宗教术语,是由两百多个不同信仰(天主教与新教派)的选帝侯国、独立邦国以及自由市,相互组成的“既不神圣也非罗马”的松散帝国。所以欧洲人尤其是法国人,通常会简称其为“德国”。

依据14世纪,查理四世在纽伦堡制订了著名的宪章《金玺诏书》。从法律意义上来说,德意志境内的所有领主,甚至是自由民的德意志人(微乎其微的可能性),只要经过七个选帝侯一致推选,就都能成为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

七大选帝侯国中,包括三个教会选帝侯:美茵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和四个世俗选帝侯:萨克森公爵(萨克森公国),勃兰登堡边地侯(普鲁士王国),普法尔茨伯爵(巴伐利亚公国),以及波希米亚国王(奥地利王国)。

尽管在1710年,神圣罗马帝国的议会也批准为汉诺威(不伦瑞克-吕讷堡公爵)为选帝侯,由于受到七大选帝侯国有意无意的排挤,使得愤愤不平的汉诺威代表长期缺席于雷根斯堡举行的帝国会议(事实上也是花架子)。

但从1792年10月开始,当法兰西卫国战争一下子转变成为讨伐神圣罗马帝国的“欧洲解放战争”之后,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内,3个天主教会的选帝侯(美茵茨、科隆与特里尔)的全部,以及莱茵河以西的普法尔茨伯爵领地,就在两个法国-军团,近10万法军的强大攻势之下,纷纷沦陷。

准确的说,7个选帝侯国中的半数已落入安德鲁之手。就此,一位在维也纳做短暂访问的丹麦资深外交官于某宴席上戏言:“如今的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最有权威的不是喜好待在温泉宫厨房里做太妃糖的弗朗茨二世皇帝,而是差不多占据了4个选帝侯席位的法兰西共和国元帅!……只要弗朗茨二世出现了某种不可描述的意外,那位自称是法兰克人后裔的军事统帅,随时都可以拿4个选帝侯被占领地以换去皇位的交易方式,继而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新一任皇帝。”

既然是一句政治戏言,用来当真就是输了。不过,一直与奥地利争夺德意志帝国领导权的普鲁士国王很是喜欢这句当不得真的大假话。

10月上旬,在普法两军统帅签署《瓦尔米密约》的消息传到维也纳时,弗朗茨二世皇帝很是愤怒的指责普鲁士王国违反了德意志神圣盟约,未经帝国议会的批准,就抛开自己的盟友,私下与叛乱中的法国政-府达成一揽子和平协定。

对此,柏林的腓特烈?威廉二世显得不屑一顾。在这位相貌俊朗,性格随和,但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心的普鲁士国王看来,没有什么比5万普鲁士军团(实际人数为4万3千名)士兵活着回到普鲁士领地,更为重要的事情了。

威廉二世甚至开始怀疑,是弗朗茨二世皇帝故意唆使普鲁士主动进攻法国本土。与此同时,奥地利的波西米亚军团,以及奥属尼德兰军队却始终徘徊于边境之外,在阿登森林里止步不前。其真实目的,无外乎在借法国人之手削弱普鲁士军队的实力。

所以,等到《瓦尔米密约》原本送到无忧宫时,在得到绝大部分王公贵族与内阁大臣们的支持后,威廉二世仅仅犹豫了30分钟,这位普鲁士国王就在已不是密约的《密约》上签字盖章,以法律形式承认了土地换士兵的合约,并默许法国对莱茵河以西的德意志领土的军事占领,其中也包括奥属尼德兰与荷兰。

作为交换,安德鲁会分三批陆续释放普鲁士战俘,并将贵族军官的自赎金下降一半……此外,安德鲁还向专程赶来色当,向自己递交合约正本的普鲁士特使格尔茨伯爵做出如下口头承诺:北方统帅部以及麾下的4个法国野战军团绝不会干涉普鲁士瓜分波兰的行动,也不打算向莱茵河以东输出任何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