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章 卖药(2 / 2)

二次元主宰 惆怅的猪 1403 字 2022-06-21

许乐坐在大堂里,慢慢的看着手中一本手抄医术手记,这个是他叔叔行医40多年来一点一滴做的笔记。

《吞噬星空之签到成神》

他的叔叔没有子嗣,把他当做亲生儿子看待,从叔叔那里许乐已经学会了很多,如今25岁就已经成为了中医中工,有很大可能在40岁之前成为上工,目前已经成为了此处分堂预备的主治医师之一。

今天是许乐的坐堂时间,他早早的就来到了这里,静静的看着自己的医书。其他的医生也渐渐的到来,看到了许乐的时候都与他打了声招呼,徐乐在这里还是很混的开的,当然这也是与他的为人处事分不开的。

在同事们的眼里,许乐虽然有一个接近大医的叔叔,但是为人却没有一点傲气,医术也不错,经常帮助同事,人品很好。

许乐因为医术只能算中工,按照回春堂的规定,中工只能看普通病症和抓药,诊断,真正动手却很少由中工动手,因为中工的医术还是很稚嫩。

中医讲究的一个字"养",低级别的中医生无法将人的病快速治好,但一旦治好就很少再发作,比如感冒,西医五天治好但是透支的是人体的潜力,且治标不治本,中医十天给你养好,固本培元,原本换季受凉就容易爆发的感冒,一般就很难再犯。

中医师划分等级:

中医等级,自古以来有之,基本上划分为上工、中工、下工或粗工。依据的标准,根据对疾病的预见性是:"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或者上工医人,下工治病。但种划分标准不全面,比较粗糙。

现代的中医师的等级:

医圣:依据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创始系统的中医理论,医德高尚,将所建立的理论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后世,医术水平高(即疗效十病去八九)。自古以来,能称医圣者,内经作者、难经作者(?)秦越人扁鹊、张仲景耳。

至于也有人将李时珍列入医圣行列,但依本条标准,李对后世的影响似差一等,陈修园就建议将《本草纲目》烧掉,黄元御对时珍的批判不少,主要原因是认为他对内难经及仲景的理论有曲解,与《神农本草》有出入,有些观点误导人。

当然时珍的贡献也是不可否认的。

本人以为与其阅读《本草纲目》不如阅读《本草述钩元》好,杨时泰对本草的附注评论融入了内经理论。

大医:理论(病理、药理、经脉)知识较全面,对中医理论有某一方面的创新见解(闪光点),但未能形成体系,而且存在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理论对后世影响较大,医德高尚,创制一些能够重复应用的药方,医术水平高(即疗效十病去八九)。如华佗、孙思邈、金元四大家、叶桂、李时珍、张景岳、黄元御、吴瑭等。

上工:理论知识较全面,并能娴熟地运用中医理论治病,医德高尚,医术水平高(即疗效十病去七八),总结一些值得借鉴的临床经验和创制一些疗效较高的方剂传授后人。各时代的名医多数属于此等。

中工:大多数中医师均属于此等,但水平参差,故又细分几个等级。

中工上等:中医理论不够全面,但能够理论联系临床,辨证处方知其所以然,在某一疾病领域医术水平较高(十病去六七),医德较高。一些受一方百姓拥戴的未成名医的主任、老中医以及现代一部分所谓的名医属于此等。

中工中等:对中医理论一知半解,辨证处方大体上靠经验而不知其所以然,辨证分型和用药处方按图索骥也能对证治愈部分疾病,医德尚可,医术水平十病去四五。抱歉,大多数医生只能入此瓮了(现代中医即使能入此瓮的也算水平不差的了)。

中工下等:理论略知一二,临床运用时只知某方、某药治某病(见病不见人),不知阴阳寒热虚实表里和经脉。医术水平十病去二三,这种人即使品德高尚,但志大才疏学浅,充其量是个药工。这类人医院养着的还真不少。

下工:一些江湖游医就是,乱撞也能愈一二,却以此骗钱。一些初学之徒亦属此类。

中医师等级往往与理论素养成正比。真正掌握中医理论的人,医术水平和医德必不低。理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创新正确的理论,可以泽被天下万世,而运用正确的理论,能惠及周边一代。中医各家学说纷纭,一些观点相左,著作汗牛充栋,但正如老子所言"少则得,多则惑",这么多学说往往使后人无所适从。做一个中医人要有所成,必须要不困惑于学说中。有些学说相左,原因往往是对原始中医理论的不全面理解有关。我们读书要善于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有选择性地撷取。理论应以读经典名著为主,对大医以下级的可以仅汲取其处方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