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黄河交易点(十四)(2 / 2)

革宋 绯红之月 2145 字 2022-06-21

陆大伯心如刀绞,却只能又掏出一张,颤抖着手交给了差役,差役一把抓过来,看了是张两百文的交钞,这才傲慢的说道:“早点掏出来不就没事了。俺们都是讲规矩的,哪里会要的那么过份!”

听着差役的训斥,陆大伯的眼泪差点流了出来,他点头哈腰的尽量陪着笑脸。领头的差役对手下说道:“看看差不多就行了。”

有了命令,差役们手脚麻利的称量起来,看着总数差不多,便收起粮食包,拉着车子向下面的人家走去。

陆家的人各自落泪,却也只能如此。没多久,就听到另外那家门口的差役怒喝道:“你们拿的都是什么!缺了这么多粮食,还敢来哄骗俺们。好大的胆子。”

叫骂声没停,差役就已经开始对那家人拳打脚踢,边打边骂。

陆大伯赶紧让自家人各自回家,在这种时候看热闹是最傻的选择。

大半个时辰之后,外面的差役又喊道:“知县老爷请大家再过去一趟,把收粮的单子签结一下。”

大家再次聚齐,就见那几个小门户的家主都是鼻青脸肿,鼻子被打破。这次几人叩头之后,蒙古知县笑呵呵的让他们起来,还赏了他们几个人板凳。

等众人坐下,蒙古知县说道:“诸位都是大元的臣民,又都是地方上的豪强。大家都知道这蝗灾有多凶,朝廷遭了灾,支用极为吃紧。大家都讲忠君爱国,此时就是诸位忠君爱国的时候。朝廷给咱们县定下的额度是五十锭银子的赈灾钱。本知县觉得咱们村富户这么多,五锭是一定拿得出的。这些还得由大家商议各家拿多少。”

陆大伯只觉得自己此时都要晕倒了。他以为被搜刮走了所有的粮食就该是尽头,却没想到这位蒙古知县还要搜刮钱财。大元的中统元宝交钞是按贯来计算,一贯等于一两银子。在两之上还有一个‘锭’的单位。一锭指的是一锭银子,一锭银子是五十两。五锭就是二百五十两银子,是二百五十贯中统元宝交钞。

此时还算是很热的天气,陆大伯就觉得浑身冰凉,只能哆哆嗦嗦的抬头看着孔老爹。却见孔老爹也是脸色惨白,花白的胡子哆哆嗦嗦。明显说不出话来。

“知县老爷。我等真的没有这么交钞。”郑家家主开口了。

“你等怎么会没有这么多交钞。”

“老爷,现在我们手里哪里有那么多交钞。便是有,也得等我们变卖家产。”

“哈哈。”知县爽快的说道:“我说你们有,你们就有。要么咱们打个赌,我派兵到你们家去找,若是找不出五锭,我倒找给你五锭。”

对这样的威胁,陆大伯已经吓得牙齿打架。让蒙古人进家,那大概是什么都会给抢光。

而郑家家主则笑道:“知县老爷,不如这样,大家来一趟也不容易,我们献给老爷十贯的茶水钱,可好。”

“十贯?你打发叫花子呢!十贯能喝个什么出来!”蒙古知县愠怒的应道。

“那知县老爷觉得多少合适。”郑家家主讨价还价。

大家从五锭,杀价到二十贯。最后在三十贯和三十五贯之间展开了拉锯战。蒙古知县也被郑家家主的坚持给完全激怒了。他喝道:“你们这些汉人就是不痛快。三十五贯,你若是再少,我便杀去你家。”

得到了确定的数字,郑家家主转身对孔老爹说道:“老孔,不如咱们一家一半,把这个钱出了。”

孔老爹紧闭着嘴,一个劲的摇头。仿佛不说话,就可以躲过这场灾难。郑家家主看孔老爹始终不肯说话,最后叹口气,他命家人返回家里去。不太久,就取回了十七贯五百文钱交给蒙古知县,然后郑家家主就转身离去。

陆大伯虽然对郑家极为不满,但是此事他却觉得郑家做的还不错。此时若是不给钱,大概是过不去的。现在不过是破点财,若是蒙古兵杀起人来,这十七贯五百文并不够一条人命。

见到孔老爹坚持不肯交钱,蒙古知县却也没有多话。他命道:“把这老东西捆走。告诉他们家人,老老实实拿一锭来赎人。”

听了这话,孔老爹才忍不住哀求起来。然而蒙古知县根本不管孔老爹表示愿意商量着交钱的哀求,带着人押着粮食就走了。

回去的路上,蒙古知县心情很不错。孔老爹吆喝一阵,惹人烦躁。差役弄团草塞进他嘴里,然后用布条绑住嘴,算是让队伍里面清静下来。

大都一直缺乏匠户,现在按照朝廷的命令抓了好上千户百姓,送到大都之后肯定能够得到嘉奖。在这样的灾年里面又征集到了粮食,又是大功一件。至于那个赈灾的钱,是知县编的。郑家的家主倒是懂行,知道这是给知县的茶水钱。有了这笔钱,知县也算是发了个小财。

对于普通人而言,灾年日子难过。以知县的经验,灾年对他未必是坏事。丰年的时候朝廷非常在乎征收到的粮食,很多事情反倒不容易动手。在这样的灾年里面,朝廷在乎的只是知县能不能保证县里不出事。丰年时候并不方便做的事情,就很方便做了。譬如他本来就看中了一个闺女,正好可以商量着买下来。这些灾民里面应该也有长相不错的女子,知县准备找到之后也买过来。

眼瞅着要到了县城门口。却突然听到有响箭的声音,接着从路边的草丛里杀出来好些人。蒙古知县一惊,然后就看到这些人中有那么几个头上戴着麻袋,只是眼睛和口鼻的位置留下洞口。这扮相把知县弄得大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