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章 历史中的秘密(1 / 2)

俗世地仙 短刃 1616 字 2022-06-20

皖西汉代列侯墓,最终出土了两千余件珍贵的文物,而接下来针对这座大型古墓以及诸多出土文物的考古研究、研讨各方面繁琐的工作,还要进行很长的时间。

在皖西待了将近一个月的温朔,终于坐上了返回京城的火车。

离开之前,温朔还得知了一个令他欣慰的消息,考古工作组依照他所提供的线索,在清理完所有的文物之后,对主墓室和配室之间的门,进行了梳理检查,最终发现,差点儿砸中温朔的那座石门,内部机械结构已经彻底损毁了,但另一个主墓室旁侧的石门,也有相通的机关设置,而且因为一直出于关闭状态,所以机械结构没有丝毫损坏,保持了两千年前安装好之后的样子。

由于处在墓壁夹层之中,出于保护文物的缘由,不能拆除墓壁进行细致的研究,只能通过高科技仪器观察、扫描,然后大致勾勒出内部结构的形状进行分析。

最终分析出的结果,令所有专家瞠目结舌,不敢相信两千年前的古人,竟然有了如此高水准的机械技术。

要知道,那个年代可没有如今的科技水平。

机关设置的每一个零件,都需要手工锻造,精密至极,还不能有丝毫的损坏,那些铰链、齿轮、卡扣、滑轮、压重石、杠杆……设计制造的工艺极为繁琐,又精妙非凡。

在没有电力、没有发动机、就连普通车床都没有的汉代,工匠们竟然能够设计制造出这种堪称非凡的机械,还是一种可以称之为半自动化的机械,历经两千年光阴后,还能使用!

能够开启,能够关闭!

可以重复使用,只需要启动机关,内部结构就开始按照诸多力学原理去做到人力不可及的事情!

遗憾的是,温朔没资格参与到这样的讨论和研究中。

还好,坐在回京的火车上,有同行的杨景斌老师,向他以及几位同行的人员讲述了这个惊人的发现,并感慨万千地说道:“你们不知道,当时在场所有人都屏息凝神,一言不发了许久!”

“因为,这太难以置信了!”

“我们对古时科技、生活的认知了解,实在是太少了!”

“真不明白,为什么在汉代就有了如此非凡的科技水准,历史的记载中却消失了?为什么,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历朝历代没有以此为基础大力发展,反而落后了呢?”

看着感慨万千后又痛心疾首的杨景斌,温朔内心震惊的同时,挠挠头憨憨地说道:“历史我们不知道,但出现那样先进的机械构造,倒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整座大墓的主墓室、两条墓道的计算、建造结构,其水平测量度,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是啊。”杨景斌点点头。

温朔忽然想到了什么,皱眉道:“老师,我突然有一个猜测……三国演义之中,诸葛亮制造出了能够自行运动的木牛流马,那玩意儿在许多人看来都不可能,只是演义的夸张。但结合这座古墓的发现,是不是可以侧面引证,木牛流马存在的真实性?!”

杨景斌怔了下,旋即欣慰地点点头,赞道:“对,说得很好!你能联想到这一点,非常好!”

温朔露出憨厚的谦逊笑容。

坐在旁边同行的几位学长,也都露出了钦佩的神色——自己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

接下来,大家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而温朔,则一如这半个多月来,在古墓考古现场的状态,认真地倾听着大家的讨论,不发言,只听,只学。

没人知道,他内心有着一股子说不出的纠结和酸楚的感慨情绪。

因为,在此次汉代列侯墓的考古发掘过程中,所有参与者,无论是专家还是考古界的新秀经营,有着多么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也只是专业的考古人员罢了。

只有温朔是玄士。

而当今时代,极为稀少的修行玄法之士中,有和温朔一样,是考古方面的专业人才么?

没有吧?!

所以温朔感慨、酸楚、纠结。

这座汉代列侯墓中那精妙绝伦,堪称非凡的机械设计构造,和墓室格局建造的精准度量,乃至全国各地,至今所发现的,许许多多匪夷所思、堪称奇迹的古文物,之所以老祖宗们能够做到,而在当今高科技时代的人们都摇头感叹无奈地表示无法复制,其实根源在于,那些展露出璀璨历史文明的非凡国宝,在设计、制造、建造中,都运用了寻常人根本无法理解,也不相信的诡奇玄学。

若非杨景斌刚才讲述了墓室石门机关的研究发现,温朔也不会想到这方面。

事实上,最近的考古过程中,他一直都心有疑惑,因为他发现,整座大墓的布局、构造,不但精妙绝伦,最关键的是,其墓壁每一面墙体的厚度、高度,每间墓室的大小、位置,包括两条墓道的方位水平,都隐隐然透着玄法法阵的味道。

尤其是,当他发现墓室的角落、墓壁的上方,下方,以及墓壁的砖石上,偶尔有隐约不清的符痕,又仔细查看了每间墓室地面、墓壁上砖石的大小差别、所用数量、布局方式……

更加确认了,整座大墓的结构,就是一个法阵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