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4章 意外收获(2 / 2)

三国小霸王 庄不周 1611 字 2022-06-20

关靖苦笑着摇摇头。“公孙将军谬赞,愧不敢当,只不过一介酷吏而已,哪里有什么学术可言。”

孙策沉吟了片刻。“孤想委任元安为冀州刺史,不知元安意下如何?”

“岂敢,岂敢。”关靖下意识的谦虚了两句,忽然意识到不对,惊讶地抬起头,一双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孙策。孙策笑而不语,过了片刻,关靖才意识到自己失礼,连忙收回目光,放下茶杯,躬身道:“大王错爱,靖感激在心,只是……”

“你不要急着推辞,待孤说完,再做决定不迟。”孙策摆摆手,示意关靖稍安勿躁。关靖连连点头,心脏却还是不争气地猛跳。他万万没想到孙策会委任他做冀州刺史。冀州是大州,实力远在兖州、青州、徐州之上,又是对并州作战的前线,这样的重任应该由亲信担任才对,怎么可能落到他的肩上。

孙策解释了一下刺史职责的变化。在吴国的体制中,刺史只负责监察,不兼管军事或者行政,但是有权征辟掾吏,也算是大权在握。冀州世家、豪强多,民风又与中原不同,他需要一个熟悉民情,又有一定手段的人来监管冀州,而关靖就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刺史不好做,会得罪很多人,元安如果不想坏了名声,孤也不勉强,安排你其他的事便是。”

关靖其实也想到了这一点。刺史不好做,尤其是冀州的刺史不好做,孙策让他做冀州刺史有拿他当刀使的嫌疑,即使如此,他还是很感激。孙策愿意拿他当刀,至少说明在孙策眼里,他还有可用之处。他如果能胜任,以后的前途就不用愁了。万一孙策过河拆桥,卸磨杀驴,那也是没办法的事。

一个再降之臣,他还能指望什么?公孙续对他降刘备的事耿耿于怀,如果没有官职在身,就算他想做个普通百姓也没那么容易。

“愿为大王效劳。”

“那太好了。”孙策又道:“还有一件事想请教元安。”

关靖笑了。“大王是说刘修吗?”

孙策点点头。关靖也是个聪明人,不难猜到。他留着刘修,也是想给关靖一个表现的机会,否则任命他为冀州刺史很难服众。关靖也清楚,主动请缨,去渔阳劝降刘修。

孙策很满意,举起茶杯,向关靖致意。“祝元安马到成功。”

——

楼船起程,顺水而下,两日后到达易县。

甘宁赶来拜见,随行的还有新降的渤海太守臧洪和主簿韩宣。他和步骘率部赶到渤海后,先击破了城外的崔钧,斩首三千,俘虏过万,崔钧出逃,因为随身带着财物多,被溃兵所杀。当堆积如山的战利品堆下城下的时候,臧洪就知道了孙策的态度,没有多犹豫,决定举城投降,以免无辜杀伤。

韩宣就是那个给他出主意的人。

韩宣放弃抵抗,是因为步骘的亲笔书信。在那封给臧洪的书信中,步骘着重提了两件事:一是臧洪的父亲臧旻对孙坚有恩,是他最初举荐孙坚入仕;二是党人的魁首都与孙策相处不错,张俭、何颙虽然没有入仕,却和孙策保持联络,荀彧等人为孙策效力,甚至连李膺的孙子也在吴国任职。

看完步骘的信,韩宣就改变了态度,力劝臧洪拒绝崔钧的联盟,并坐视崔钧被击败。

孙策和臧洪没多说什么。他对臧洪很了解,一是臧洪在历史上有传,二是张超对他评价很高,多次写信给他,希望他能重用臧洪,三是臧洪是广陵射阳人,如今军师处淮泗系不少,了解起来很方便。他倒是对韩宣很好奇,多问了几句。

韩宣字景然,渤海南皮人,正当而立之年。他身材矮小,只有六尺左右,面对孙策,他却一点也不紧张,侃侃而谈,并且很自信的说,孙策这次胜得侥幸,如果不是刘备心虚,望风而逃,再坚持一两个月,胜负难料。原因很简单,夏天已经过去,秋冬将至,除了滹沱河、漳水,其他河流都不适合江东水师航行,辎重运输将成为孙策的麻烦。另外,从最近收到的消息来看,辽东可能有变,太史慈挥兵西进的可能性不大,孙策缺少足够的骑兵,夺取幽州西部诸郡并非易事。

孙策大感意外,转身对郭嘉说道:“军师处又多一个干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