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茯苓减少之后,林木还是有些不放心,走到桌前,讲整个药方写下来,逐步推敲,之后又把红花从原来的10克,加到了1克。
红花是活血化瘀的药物,把增加免疫力的药物药量减少,活血化瘀的药物药量增加,这样一升一降,或许能够平衡眼下的这个问题。
改好了方子,林木依旧犹豫不定,犹豫再三,这才走到姚清平跟前,将手中的方子递给邀请平道:“以前的方子不要用了,以后就按照这个方子熬药,之前带回去的药物,你送回来,我给你重新配一下药量。”
“好的,麻烦您了林医生。”姚清平急忙感激道,他不懂医,自然不知道轻重,在他看来,刚才的数据变化不大,然而林木却慎之又慎,不住的思考,这么细心,让姚清平很感动。
“姚总客气了,金阿姨的情况容不得半点马虎,回去之后依旧要随时检查血药浓度,要是数据恢复,之后我再给金阿姨针灸配合,尽快让他康复,药物吃的太多,总归对身体不好。”林木摆了摆手道。
“我记下了,林医生您忙吧,让您费心了。”姚清平真诚的感激道,之后才带着金萍离开了回春堂。
目送着姚清平和金萍离开,林木才走回诊所,心中忍不住有些唏嘘,幸亏他之前多长了一个心眼,叮嘱姚清平每天给金萍检查血药浓度,果然没白费,小心无大错啊。
一边唏嘘,林木也有些感触,西医的有些东西还真是不能小觑,可以发现细微的差距,由小而大,问题发现越早,对于患者越好,越利于治疗。
“师傅,我刚才看了您改的方子,如果我没记错,和之前的没什么区别呀?”林木正愣神呢,赵凯走到边上问道,第一次姚清平让人过来抓药,就是他亲自抓的,没想到他记倒是时清楚。
“区别不大,不过改动了两味药材的用量,虽然改动不大,不过意义很大。”林木笑着把其中的道理解释了一番,然后道:“所以说治病救人,必须小心,有时候一丝一毫都要注意,有时候却要放开手脚,其中的道理需要用心去琢磨。”
在医术方面,林木眼下无疑到了一个瓶颈,他的医术底子没话说,是绝对的扎实,但是整体医术绝对还达不到大国手的地步,这是毋庸置疑的。
虽说这一段时间,林木在中江声名鹊起,回春堂也被不少人得知,而且他也救治了不少的疑难杂症,真要论起来,他的整体医术不过是和云冲之几人相当。
之所以能解决一些云冲之钱佑生等人都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最大的依仗就是师傅留给他的财富。
师傅去世不过一年,整本医案记载都是近代的医案,属于中医在现代的经典案例记载,比起古代的医案,多了不少的新病症,同时里面又夹杂了不少师傅的理解,在治病的时候,林木大多数都是在借鉴。
他的领悟能力强,又加上细心,处理起一些比较棘手的病例也算有模有样,事实上他还没有达到国手的级别,没有迈出最后一步。
无论什么医学,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一位名医的道路都是在继承前人的经验和医术的同时,然后创出自己的路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毫无疑问,林木在继承前人医术经验这一方面做的很好,有师傅那样的老师,甚至在这一阶段,他已经超越了云冲之,不过仍旧局限在师傅的路子上。
高学民等人则不同,他们已经创出了属于自己的医术风格,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路子,或许在一些病症上。依然会为难,但是在处理陌生病症的时候,高学民等人绝对要比林木强。
继承前人的路子,纵然能让林木在处理一些病症时得心应手,同时也会让他束手束脚,限制住自己的步伐。
可以说,走出青府县。来到云城,就是林木不愿意局限在师傅的路子上,师傅的医术不用说。高学民也赞叹不已,不过有些手法并不适合林木。
常言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作为老师,只能在大方向上引导,不至于你多走弯路,但是细节方面的领悟还要靠自己。有时候成功是不可以复制的。
当然。林木要是只想做一个医术不错的医生,现在的医术绝对够用了,他要想在这个路上走得更远。就必须寻找突破。
很显然,这一次金萍的情况给林木敲了一个警钟,他之前的药方就是沿袭前人的经典方剂,不过事实证明,完全的沿用有时候并不适合每一个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