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明朝那些事儿》正式开始连载,王学涛看过之后,心里是抑制不住的欣喜,这种全新的写作手法,他们完全可以借鉴,用在关于历史教育方面的书籍上。
而后,王学涛又看到了网络上,那些原本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人,正在兴趣极浓的讨论关于朱元璋的故事,这让他更是欣喜。
事实证明,古庸这种全新写法的确非常成功,成功的让那些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人,对历史产生了兴趣,甚至是浓厚的兴趣。
不过,王学涛心里还有一个疑虑,那就是《明朝那些事儿》中叙述的大小事件,是否与真实的历史事件完全相符?
如果并不完全相符,那多少就有些遗憾了。
他打电话过来询问沈从,得到完全相符的答案之后,更是显得高兴。
如此一来,《明朝那些事儿》就能够彻底的,为大家普及整个明朝的历史了。
虽然其中不免有一些古庸本人,对于某些事件主观方面的解读和评价,但这并没有关系。古庸主观方面的解读和评价,并不会影响大家对事件本身的认知。
至于那些解读和评价是否完全准确?这个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你可以完全认同,也可以有一些自己不同的意见。
这些都不是问题。
事实上,历史上所有的文献书籍,都是人编写的。既然是人编写的,那不免多少都会带有一些编者的主观意识。
王学涛很兴奋,不仅仅只是因为《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作品,更因为他们可以通过这部作品,借鉴古庸的这种写作方法,用在关于历史教育方面的书籍上。
他哈哈一笑,说道:“沈部长、岑老,我还有一个想法,等到古庸写完这部《明朝那些事儿》之后,你们看是否还可以邀请他继续写其它的朝代?像什么《唐朝那些事儿》、《宋朝那些事儿》、《三国那些事儿》等等,把所有的朝代都写出来。”
沈从微微一笑,说道:“王部长,一个人要将所有的朝代都写出来,那工作量实在是太浩大了。即便古庸是不世出的天才,想来也会精力有所不足。要知道,仅仅只是要查阅的资料,怕是就是一大堆。所以,我们不能发出这样的邀请。”
王学涛一愣,而后点了点头,沈从说的的确是事实,他只顾着心里兴奋,有些考虑不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