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二年正月二十四。小老谢村西,义军校场。
赵栋成曾经是苏然认识的最冲动、做事最不计后果的人。但他自从不混大街以后,只用了很短一段时间便脱胎换骨,成了一个既有责任心又能长远考虑的男子汉。同他比起来,校场上的这群义军不仅没有多少进步,这二天反倒愈发倒退了。听听吧,听听他们吼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吧:
“重炮不带!五百斤以上的都不带!咋着?炮弹带多少?二十发!只准二十发,再多了自己用手捧着去!”
“停停,停下!你拿的是啥?箭?吊毛,都啥时候了还玩弓玩箭!!统统留下,弓箭还有点炮捻的老破铳,统统留下!”
“哎呀,四伯你少问两句吧!俺都跟你说八遍了,运粮车不能跟着来,管他哪个村的都不能跟!大先生吩咐过了,这两天不开火,弟兄们一律啃干粮!”
“那边。哎,对,往那边抬,别急,千万别急……娘那X,告诉你了千万别急!敢把硝弄洒,尿肿你全家尿泡都不够赔!”
……
上千条精壮汉子在苏然身边来来去去,强健的大脚几乎踩平了地上的每一处坑凹。人们已经三班轮替,忙碌了整整十二个时辰,并且很可能以这种劲头,继续渡过接下来的二十四个时辰。
在狂热情绪的驱使下,他们就像肉冠涨红的斗鸡一样变得无比亢奋。每个人都在大吼大叫,每个人都在骂骂咧咧,即便是最无心的一下磕碰,也有可能发展成足有上百人参与的大型斗殴。当然了,前来维持秩序的纠察,也不再像往常那样和颜悦色,他们会麻利地抄起五色棒,照着人堆就是一通好打。这法子虽说野蛮,但在驱散人群方面,的确有着极高的效率。
小老谢的校场,从来没像今天这般热闹过。不过,小娃娃们却没有成群结队地窜出屋门,扒着篱笆墙使劲起哄鼓噪。因为他们都在自己家里帮忙端碗盛饭,好让大人有精力去忙更重要的事情。
小娘子和小媳妇,也都没有了聊八卦的余裕。她们一个个都在忙着飞针舞线,为即将上阵的家里男人缝补征衣,能多缀一片甲片就多缀一片甲片。可以加强防御的大块熟皮,用于夜间伪装的各式黑布,这两天早已经变得是供不应求。
大先生从全部义军当中选出了最能打的七百人。小老谢与邻近各村的百姓,这两天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他们身上。除此以外,颍阴县的三百名驻防州兵也跟着来到了小老谢,黑底天平旗与红边三辰幡交相辉映,古怪的不协调感足以令观众全身发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