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白爹白妈(二合一大章)(1 / 2)

恐怖广播 纯洁滴小龙 3146 字 2022-06-14

    1923年1月23日,美国人奥斯邦氏与华人曾君创办中国无线电公司,通过自建的无线电台首次在上海播送广播节目,同时出售收音机。

全市有500多台收音机接收该电台广播节目,这是上海地区出现的最早一批收音机,也是全国首例。之后,随着广播电台不断的建立,收音机在上海地区逐渐兴起,均为舶来品,以美国出品最多,其种类一是矿石收音机,二是电子管收音机,市民多喜用矿石收音机。

在电视机普及之前,收音机无疑是人类最为主要的一项娱乐工具,现如今中国的绝大部分八零后都有着小时候收听收音机的记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先是电视的普及,随后又是计算机和网络的推广,收音机的地位也就自然而然地每况愈下,甚至已经到了一个极为尴尬的地步。

举个例子,新闻行业中有这样子的一个默契,一个新闻发布会,如果电视台的记者没来,那就等,一直等到人家来了架好了机位再开始,如果是报纸行业的记者没来,那就再等一个钟头,如果还没来就开始吧,而如果是电台广播新闻节目的记者没来,啥,你说谁没来?

现如今,收音机也就是广播节目,在中国所面对的最主要的人群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生,一类是司机;

在早些年,其实还有农民工这一类算是第三类,只是现在绝大部分的工地工人宿舍里也都配置了路由器覆盖了IFI,手持智能手机的农民工兄弟自然也就不再需要依赖广播节目来打发无聊的时间,而对于学生和司机来说,收音机正好贴合了他们工作生活的特质,也因此,现在很多广播节目基本都会插播本地城市的实时路况信息,他们自己也清楚现在收听自家节目的到底是哪种人群居多。

…………

“好了,听众朋友们,今天,我们《金曲岁月》的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欢迎大家今晚收听我们的节目,明天,我们在调频92.9南通音乐交通广播,不见不散。”

对面隔着玻璃的操控员切入了广告,对着里面的女播音员做了一个“OK”的手势,女播音员会心一笑,摘下了自己的耳麦,然后轻轻地捏了捏自己的手腕,坐了这么久,确实有些酸疼了。

如今,做电台主持人这个工作,已经从十几二十年前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和光鲜外表下逐渐蜕化了成了一种坚守,正如以前的人编草鞋是为了家里穿和拿出去卖而现在则是当作一种艺术品一样,电台主持人也逐渐开始向这种方向改变。

如今眼下其实很多台的著名主持人如果查他们的履历表,以前其实都是从事播音和电台主持工作的,当这艘大船的体量开始逐渐降低时,很多人不得不选择跳槽重新规划了自己人生的路线。

“刘姐,夜宵。”

女主持人一从演播室里走出来刚刚给她打手势的男的就马上端出来一份馄饨,显然是掐着时间订的外卖,馄饨还热着也没有胀开。

“我说陈德啊,你可不能这么偏心啊,我的呢?”一旁的女助手有些不满地嚷嚷道,“你这是区别对待,不利于我们团结工作哇。”女助手带着戏谑之色盯着叫陈德的年轻男子,倒是没有多么生气。

毕竟,这位刘姓女主播虽然年纪已经过三十了,但是保养得很好,皮肤嫩滑的比二十岁的小姑娘还惹人喜爱,而且她的那种高冷气质也是让人迷得不得了,就是女助手自己也承认,自己就算是个女人也有些控制不住地对刘姐产生一些联想,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真正的取向。

至于陈德这种小年轻,面对这样子的大美女,自然是把持不住的,分配到这里才不到一个月,就开始不停地献殷勤了,同是女人,女助手发现自己居然嫉妒不起来,大概确实是人家太优秀了吧。

“来,小芳,给你吃。”

刘姐将手中的馄饨递给了女助手小芳。

小芳有些不好意思道,“这哪成啊,这可是人陈德的心意呐,刚刚为了掐着时间点外卖广告都差点切错了。”

“你吃吧,我喜欢吃抄手,不是很喜欢小馄饨。”刘姐将馄饨放在了小芳的桌上,然后从一侧的衣架上取下了自己的外套。

南通属于沿海城市,哪怕已经入夏了,但是深夜节目结束后回家的夜里,还是挺凉的。

“抄手?那下次我订抄手。”陈德倒是不介意自己买的馄饨便宜了小芳,他其实也是知道自己跟刘姐是不大可能的,一方面是刘姐的一贯的高冷气质让他很难生出那种窥觑的之心,再者刘姐也不是那种空虚寂寞的妇人,自己就算是想当嫩草往人家跟前凑人家依旧丝毫不感兴趣。

但男人有时候就是这么的贱,明知道两个人不可能有丝毫的发展和可能,却依旧忍不住对她好。

刘姐年龄不小,虽说保养得当完全让人猜不出她确切的年纪,但也能感觉出来,应该是为人母的年龄了,对于陈德对自己的心思,刘姐自然能够做到拿得起放得下掌握好分寸,这是作为女人的智慧,确切的说,是作为一位漂亮有魅力的女人所需要的智慧。

走出广播台的大门时,天公有点不作美,微微下起了雨,使得这夜的沁凉被更增添了一分。

门口左拐不远处有两户烧烤摊,没有店面,算是流动的摊位,其实做这种生意,赚头确实许多,烧烤摊上卖的东西都可以去批发,而且批发价格并不贵,烧烤的用具也都是一次性添置长久使用的东西,早就已经收回了成本,外加不需要店铺费;

且晚上出来摆摊只要懂点规矩收摊时自觉地将附近清理打扫好,也很少会有城管之类的来找麻烦,就是人会比较累,当然了,人活在这个世上,本身就是一件挺累的事儿。

刘姐提着自己的包走到了一家摊子那边,摊子是一对夫妻打理,外加一个小舅子做帮手,生意不温不火,人坐了一小半,但夜还长着,已经算是不错了。

“老三样吧。”刘姐对老板娘笑着说道。

“要得,您坐。”老板娘先主动拿了一条抹布将身边的一张本就擦拭过的桌子又擦拭了一遍,请刘姐坐在这里,大体因为刘姐是老顾客了,老板娘又知道她是广播台的人,所以显得格外的客气,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老板娘夫妻跟刘姐一样,都是川人。

人一旦离乡,方才觉得方言之亲切。

待刘姐坐下来后,老板娘便亲自给刘姐去煮脑花,本来老板娘的烧烤摊是不卖脑花的,但因为刘姐喜欢吃,所以老板娘也就每天预备了一些,也算是大家交个朋友,天南海北地在外地讨生活,遇到个同乡知音好一个口味,总是分外让人觉得亲切。

南通人喜欢吃脑花的并不多,或者说,江浙沿海地区的人好这一口的都不多,再加上鸭肠鹅肠这类的,喜欢吃的人也很少,但这些,确是川内人很是钟爱的美食,川人自然有自己的方法将这些食物去掉腥味让其变成美味。

隔壁桌上的几个凑在一起吃烧烤的人有几个忍不住地往刘姐这边瞥几眼,大概是觉得深更半夜烧烤摊上碰见如此美女的概率确实太低太低,他们彼此之间用方言对刘姐的模样进行着评价,有些确实有点不堪入耳,但他们觉得自己讲的是南通话,自认为刚刚跟老板娘用川普交流的刘姐是听不懂的,语言不通,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尴尬,而南通方言也确实是全国方言体系里最让人难懂的一类。

刘姐是听懂了的,但她没有在意,甚至对面几个小年轻用她的身体来聊荤段子她连眉毛都没有动一下。

你既然活在这个世界上,那么,你就得在享受这个世界美好的一面时,也需要去习惯这个世界肮脏恶心的东西。

好在,脑花、抄手、一碗冒菜已经被端上来了,有了食物,可以暂时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了。

老板娘给刘姐盛了一碗米饭,随即就去忙自己的事儿去了。

刘姐一个人安静地吃着,这或许是她一天中,最为放松的时刻。

老板娘也是个感性的人,平时晚上如果不忙的话总喜欢坐在刘姐旁边跟刘姐摆一摆龙门阵,聊得最多的,无非就是自己的一双儿女,夫妻俩出来打工赚钱,一双儿女留在川内上着中学,自然是牵挂万分。

世人对川女的印象多为火辣,但实际上川女其实最为顾家,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奉献感也是很强,这一点,在老板娘身上可以得到最清晰的呈现。

老板娘也曾问过刘姐是否有自己的孩子,因为老板娘不确定刘姐这种都市白领哪怕到了年纪,似乎不要小孩的也很多。

传宗接代以及继承香火,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已经不叫使命而是一种束缚了。

刘姐曾回答过一次,似乎是沉思了一会儿,回答的是:“有吧。”

有没有孩子还需要用疑问句来回答确实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儿,但老板娘自动脑补成刘姐可能以前离过婚,孩子跟男方了。

抄手很是爽口,汤汁儿也很鲜美,脑花嫩滑,冒菜也很入味,这地道的川味夜宵,其实算是老板娘特地给刘姐开的小灶了。

就像是中国人去美国开餐馆,餐馆里的中餐口味会变得很奇怪是为了故意迎合美国人口味一样,老板娘夫妻虽然是地道的川人,但平时卖的烧烤和夜宵可不能算是地道川味了,因为当地人大部分都不怎么吃得惯,哪怕餐车烤架前面贴着的牌子是“老成都烧烤”。

尤其是刘姐面前放着的那一碟小米辣和一碟泡菜,当地人吃夜宵时可不会跟老板去要这些,但这些在川内餐馆里是必备的东西。

东西还没吃完,刘姐的手机响了,没有备注的号码但却并不陌生,因为刘姐的手机用的次数并不多,她很少玩手机,甚至连通讯录里也没有一个人的名字,这很不符合当下的手机使用习惯,但它并不妨碍刘姐的生活。

刘姐接了电话,电话里传来了一个男人的声音:

“下班了吧,我开车过来接你。”

刘姐应了一声,然后挂断了电话,一个男人深夜开车出来接一个下晚班的女人,按照正常逻辑来说,二人的关系应该很密切了,但从男人说话的语气以及刘姐的回应来看,似乎二人的关系很是冷淡。

当刘姐觉得自己吃好时,一辆很普通的大众正好开了过来,停在了路边,车里坐着一个穿着黑色短袖的男子,男子手里拿着一个手机面前还固定着一个手机,这是当下滴滴师傅的常配。

虽说近年来因为滴滴击败了其余竞争者开始了一家独大,刚开始的福利已经削减得差不多了,但这些司机师傅却已经没了其他的选择。

“资本家的良心啊……”

这句话,刘姐不止一次听到车子里那位中年男子说过。